今年以来,随着楼市热度的节节攀升,重点一二线城市逐渐开始收紧调控政策,然而土地市场却持续火热,区区数月便制造了150余个地王,用“烈火油烹”来形容当下的一、二线城市土地市场,毫不为过。各大开发企业在一线城市、部分核心二线城市掀起了新一轮的“圈地运动”,导致地价屡屡创新高。然而这看似“繁盛”的景象之下,仿佛暗藏重重“隐忧”。

1 2 3 4 5

多地区上演 “地王”争夺战

“地王”缘何频出?

业内共话“地王”潮

著名财经评论家水皮

地王的买单者是老百姓

央企为何热衷于当地王,一是因为有钱,二是因为对于企业而言,有地才有活,有活才有钱,所以地王清一色是央企。但是,这一轮不少地王是些二三线的民营企业,这些公司一旦资金信贷收紧,地产恢复调控,能否顶得下来是个大问号。地王的买单者说到底不是开发商而是老百姓,释放的市场信号也是扭曲的,创纪录的时刻往往是经济危机开始之时,地王现象有异曲同工之妙。

新城控股集团高级副总裁欧阳捷

改变地王现象 政府应增加土地供应

目前热点城市土地市场过于疯狂,二线城市将成为这些房企新的角力场,已有地王出现但还是个例的城市,将率先成为下一波土地市场的热点城市。如果货币政策不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地王现象将难以改变,除非各地政府明确增加土地供应,并且提前公布每季度土地出让计划和地块信息,做到公开透明,减少房企恐慌性抢地,才能降低地价快速上涨预期,减少地王现象。

融创中国董事会主席孙宏斌

地王催生地价泡沫

地王频出的背后存在一大隐患——地价的泡沫风险不断累积。北京、上海、南京、苏州等城市并没有太多房价泡沫,泡沫大都集中在地价上。按照目前一二线城市高价“地王”频出的状况,房价必须要涨一倍左右,多数地王才能解套。南京、苏州这些城市,如果是房价达到三、四万元/平方米,已经算是上限价格,但是近几周成交土地的楼面地价已经这个价格水平,这是不正常的现象。

经济学家马光远

一些地王制造者或会付出代价

尽管一些开发商在拿地时不差钱,但一部分开发商的资产负债表并不好看,疯狂拿地下赌注,通过举债和加杠杆的方式高溢价造地王,助推周边房价,实现解套。在住房告别短缺的情况下,一旦房价预期逆转,就意味着开发商替银行拿了很难解套的土地。对于后市房产市场的热度在下半年降温的概率极大,市场暴涨不可持续,一些地王制造者很可能要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

资深房地产媒体人袁一泓

地王无感 凉热自知

地价与房价的关系,吵了几百次了,鸡和蛋的关系扯不清楚。房企去抢高价地,是由于相信或者期望未来房价将继续上涨,但另一方面,地价是构成房价的主要成本,地价上涨推动房价上涨,已为多年的实践所印证。也因此,每当一幅地王诞生,周边无论是二手房还是在售新房,都会以此为借口跳涨。众多地产商心知肚明,没有人敢断言,拿到高价地必定能赢,有些地产商不过是在赌命。

同策咨询研究部总监张宏伟

二线热点城市政策或入调整窗口期

二线城市楼市火爆,地王频出,下半年这些城市有可能步入政策调整的窗口期。首先,从历轮楼市的阶段表现来看,每当市场出现过热的时候,全国性的调控政策势必会出台。其次,当下楼市调控政策基调转为“分城施策”,也就意味着,哪一个城市当前出现过热的情况,哪个城市就面临调控。即使在一线城市,房价上涨也是有‘天花板’的,不可能无止境上涨。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

地市隐性成本一旦爆发或压垮房企

就近期出现的地王而言,土地市场存在“隐性成本”的概念。具体包括:营销压力加大,可能带来营销成本的提升;去库存效果不佳,会使资金成本增加,同时影响财务表现,进而影响到机构评级和融资成本;若进行降价促销,会影响品牌价值和购房者口碑。当高价地项目后续遇到市场降温周期,那么各类隐性成本就会显性化,并产生连锁反应,使房企面临的风险不断累积。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

房价上涨助推地价上涨

当下土地市场特点是二线城市火热,表现甚至超过一线城市;二线城市之间有分化,南京、苏州、合肥等城市地王数量远超过其他二线城市的总和。4月二线城市的房价涨幅已超过一线城市。房价上涨的情况下,地价也是逆推上涨。资金推动下的供需结构紧张有关系,在这些出现地王的城市,目前的库存非常紧张,基本上去化周期都在2-3个月,房企有迫切补库存、补土地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