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房产中心 | 商业地产 | 豪宅别墅
 
编者按: 今年春节后,多个城市传出楼市降价的消息,随着相关城市“救市”政策的出台,一时间“降价”“看空”“资金链断裂”等词语不绝于耳,市场传言纷乱,房价真的降了么?是否会有更多地方政府松绑限购政策?地产中国网独家连线业内地产专家,为您拨开云雾,寻找楼市真相……
    截至4月底,35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库存总量环比增长2.6%,同比增长19.5%,该库存创下了近5年的历史新高。而在以唐山、青岛、鞍山、沈阳等为代表的北方城市中,“库存”已经变成了敏感词汇...[详细]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4月份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为当前楼市“拐点论”、“崩盘论”再添佐证,全国楼市呈现区域性降价,华东区域整体呈现颓势,房价数据已全面放缓,有关楼市是否进入拐点的争议再度白热化...[详细]
相关报道:
 逾五成上市房企首季度净利润下滑     分类调控大幕开启 业内:救市城市或超30个
 中小房企资金紧张 存亡倒计时?      ; 二手房市场量价齐跌 中介裁员或引关店潮
  独家连线业内专家 拨开楼市迷雾
 
楼市进入新一轮调整期 波动不可避免
 

秦虹:楼市微幅波动不可避免

  在秦虹看来,今年市场的确出现了一些变化,但总的发展趋势不会改变,房地产的调控政策,在今年总体上是相对稳定的,她认为认为今年的市场是波动的,不动是不可能的,波动的幅度是窄幅波动,而不是断崖式的暴跌。详细
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秦虹
 
 

巴曙松:要适应楼市洗牌“新常态”

  在巴曙松看来,目前市场并没有坏到哪里去,已经进入了新一轮调整期,“这种新常态促进市场的洗牌,促进市场的整合,提升市场的品质,如果可以利用调整周期达到上述的目的,我认为这种调整是有价值的,也是必须的。” 【详细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
巴曙松
 
房价只是正常调整 未到拐点
 

牛凤端:房价下跌属正常范围

  在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部分区域楼市量价齐跌情形下,地方政府限购“松绑”潮在全国范围内蔓延开来,牛凤端表示,无论是救市还是松绑,都是行政配置资源的产物,是地方政府自我纠错、盘点调整的行为,这有利于房地产回归到正确的轨道上来……[详细]
社科院城市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
牛凤端
 

 

陈国强:楼市迎调整“短周期”

  对于地方政府相继的“救市”行为,陈国强表示,楼市调整期已到来,地方政府“救市”举措在短期内可能会有效果,但是否有助于改变楼市下行态势,仍有待观察,市场的矛盾最终还需通过市场来解决,政策能够激发多少需求,要看政策的强度……[详细]
中国房地产学会副会长
陈国强
 
地方救市关键在于金融政策
 

顾云昌:救市关键在于信贷放松

  对于救市效果,中国房地产及住宅研究会副会长顾云昌认为,会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关键在于信贷的放松,因为决定中国房地产冷热的是金融环境尤其是货币政策的松紧度。目前楼市下行的主要因素是信贷的持续收紧,在流动性趋紧的情况下,房地产下行是必然的……[详细]
中国房地产及住宅研究会副会长
顾云昌
 
 

陈云峰:地方救市谨防“矫枉过正”

  陈云峰表示,不管承不承认,中国楼市那种买了就赚的时代已经过去,已经进入后十年的发展周期,中央不会再出台大的调控政策,地方政府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推出因地制宜的举措,但注意别矫枉过正……[详细]
北京华业地产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陈云峰
 
竞争激烈 房企分化加剧
 

丁祖昱:房企资金压力显著加大

  丁祖昱表示,目前房企都面临着市场行情不好的现实,房企应对去化率低的措施是“多卖房少拿地”,在短期内将会影响市场投资格局,每年到这时,房企都会有库存积压,短期内的市场下行并不能代表未来走势……[详细]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
丁祖昱
 
 

郁亮:未来房企竞争加剧 谁都能赚钱时代已过

  市场分化是事实,行业已经进入下半场,企业对于可能存在的市场风险要有充分的认识。如果说以前是房地产行业的黄金时代,那么现在是白银时代,轻轻松松谁都能赚钱的时代已经过去,未来的竞争将会进一步加剧……[详细]
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郁亮
 
支撑房地产的基本要素并未改变
 

任志强:真正的拐点是降价也无人买

  任志强表示,今年房地产市场增幅将放缓,但支撑房地产的基本要素并未改变 。同时,对于近日媒体宣扬的楼市“拐点论”,任志强表示,真正的拐点是降价也无人购买的,早上蔬菜的价格与晚上的不同只能叫调整或策略……[详细]
华远地产董事长
任志强
 
 

陶红兵:地方救市治标不治本

  陶红兵表示地方政府的救市措施治标不治本,关键在于国民经济从下滑通道转向正常的回升通道,以及金融政策的“松绑”。此外,与2013年房地产的过度膨胀相比,今年北京住宅市场成交量大幅下降在一个正常的市场区间……[详细]
高策机构董事长、总裁
陶红兵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china.com.cn 电话:010-67180635/4722/8420/7357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统筹:王莉 | 编辑:董元元 | 视觉:吴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