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搜索
作为首都北京“新两翼”的重要一翼,城市副中心承担着疏解非首都功能、带动周边交界地区协同发展的重要职责使命。2019年以来,北京市级机关1.7万人迁至城市副中心办公,一批交通、水利、能源等重大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项目逐步建成,“千年之城”的城市框架有序拉开。
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个人住房贷款余额为38.94万亿元。
“五一”小长假即将开启,各地促消费活动也进入了倒计时。从文旅局长们的“花式出圈”,到“烧烤专列”的整装待发,再到酒店民宿的一房难求,人们积攒已久的消费需求正蓄势待发。
“我每天都在看账本,每天都在看报表,每天都会看到停工项目和违约项目的进展,同时在采取积极的措施。”近日,中国银行行长刘金在业绩发布会上直言,作为大型金融机构的行长,他自己十分关注房地产行业的不良贷款。
第一太平戴维斯于近日发布2023年第一季度北京房地产市场研究成果,对北京的写字楼、商业零售及大宗投资等不同细分市场在一季度的表现进行全面回顾与总结,并基于最新的行业走势对2023年北京房地产市场的未来发展做出展望与研判。
厦门中骏天盈是中骏集团旗下“天”系列的代表产品,也是至今为止第10座落地兑现的天系产品。
2月17日,由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指导、广东省物业管理行业协会主办的广东省物业管理行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在广州隆重举行。
2月17日,广东省物业管理行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在广州隆重举行。
2月14日,中国土地市场网公布陕西省西安市2023年度首批住宅地块出让清单,共计73宗地块,宗地总面积约327.676万平方米,该批次地块最晚拟供应时间为5月14日。
从支持住房消费举措来看,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随着政策的发酵和疫情对市场影响的不断减弱,2023年天津楼市迎来了良好的开端,开年首月过半,供需两端的热情已经传导到整个楼市。
辞旧迎新,2023年的经济形势如何?如何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推动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发展?即日起,本报推出“2023新年展望”系列报道,通过专家、学者的展望和预测,进一步提振市场主体信心,激发消费者信心,坚定做好经济工作的信心。
2022年,在坚持“房住不炒”、保持房地产调控政策连续性稳定性的总基调下,本市出台多条楼市新政,对特定区域、特定项目、特定人群精准施策,持续优化住房供需关系、释放合理购房需求。受全国房地产行业调整及疫情冲击影响,北京新房及二手房成交均有所下降,但房价韧性仍然较强。业内人士分析,2023年,“稳”依然会是京城楼市主基调。
12月27日消息 近日,泽平宏观、自如研究院携手新华网发布《2022中国城市长租市场发展蓝皮书》(以下简称《蓝皮书》)。
12月22日,以“存量时代,内容为王”为主题的2022~2023中国房地产新生态峰会暨中房研究院ICR年会在北京举行。本场活动由中房研究院ICR、365房评、365财经、北京房地产商会联合主办发起。
进入12月,决策层对房地产连续有了一系列表态:12月14日,《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下称《纲要》)提出要促进居住消费健康发展。12月15日,重申房地产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12月15-16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稳地产置于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任务之下,并提出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
2022年,在房企风险外溢、疫情频繁扰动等因素影响下,我国房地产市场进入了深度、持续的下调。
2022年以来,中国房地产相关政策频发。中指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黄瑜7日在京透露,据测算,2022年已有超300个地方出台相关政策近千条,达到近年峰值,多地房贷利率已达历史低位。
12月5日,“随着产业链上下游不断标准化、一体化,我国家装市场将迎来万亿级规模增长,行业对设计师的核心知识和技能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联合贝壳研究院发布的《服务者时代崛起:2022家装设计师职业发展白皮书》显示。
12月5日,南宁至凭祥高铁南宁至崇左段(以下简称南凭高铁南崇段)5日开通运营,通过南宁国际空港综合交通枢纽工程,该条高铁实现与南宁吴圩国际机场无缝链接,助力广西构建面向东盟的国际交通枢纽。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