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搜索
“地摊经济”近期有回温之势,各大小城市纷纷表现出欢迎。为充分发挥地摊经济优势,扬长避短,应构建我国地摊经济新形态,促进地摊经济可持续发展。
太原5月17日,中国北方旅游旺季已到,如何借势加快服务业复苏?16日,山西发文推进服务业提质增效,支持旅游行业升级。
北京5月10日晚,“2023北京消费季夜京城”活动在SOLANA蓝色港湾正式启动。据悉,活动将联动全市40余个商圈、200余个品牌、万家门店,打造“一联五夜”内容体系,围绕端午、暑期、中秋、国庆等多个促消费节点,融合商旅文体多个领域,开展百余项促进夜间消费主题活动。
通过城市更新发展,淄博不再只是“烧烤之城”;推出更多创新旅游产品,长沙吸引更多游客“留下来”;注入文化内涵,重庆文旅融合更上一层楼……记者近日走访重庆、长沙、淄博等地,看“网红”城市“出圈”之后如何走向“长红”。
5月7日消息,国家文物局、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印发《关于开展中国文物主题游径建设工作的通知》。通知提到,鼓励各地人民政府加大财政投入,完善激励政策,支持文物主题游径建设,做好文物保护、环境改善、旅游服务基本保障和游径宣传推广。鼓励纳入游径建设的世界文化遗产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提升展示利用水平,符合条件的展示陈列项目可申请国家文物保护资金,符合条件的服务设施改善项目可申请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债券等支持。鼓励社会力量按市场化方式投入资本、技术、创意,全过程参与文物主题游径建设。
5月4日,笔者4日从江西省商务厅获悉,“五一”期间,江西各级政府发放消费券超1.7亿元,举办线上线下促消费活动1500余场,引导商贸企业推出打折、满减、买赠等惠民举措,全省商贸消费强劲复苏。
霓虹闪烁的夜经济,延长了场所营业时间、拓展了经济活动空间、扩大了产品服务供给,成为人们生活日益丰富的缩影,更是激活消费市场的新引擎。夜经济不止于夜市小吃摊上的舌尖美味,也有参与体验中的舒心便利和文化滋养后的余韵悠长。为了让夜经济的热度延续,更好满足人们多元化、多层级和品质化的夜间消费需求,利用好、挖掘好、保护好夜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尤为重要。
几年前,有网友和游客调侃:“杭州是唯一没有夜生活的新一线城市,唯一的夜间活动就是西湖边免费的晚风。”
上海3月29日,从2023年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推进工作会议上获悉,2022年,文创产业占上海全市GDP的13%左右,文创从业人员人均产出达170万元(人民币,下同)。2023年,上海将加大文创领域新技术、新业态、新趋势研究,培育智慧旅游、智慧文博等数字文创新业态,跑出跨界发展“加速度”。
3月24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和平区加快高质量发展,率先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标志区的相关情况,同时发布《和平区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标志区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
3月17日,“天津文旅品质年”主题新闻发布会在天津民园广场召开。会议主要讨论了《天津文旅品质年实施方案》的主要内容,以及由北方演艺集团打造全新沉浸式演出项目的各项实施举措。
3月17日,北京西长安中骏世界城迎来盛大开业,京西新商业地标全新启幕。
入夜的上海,外滩万国建筑博览群、陆家嘴现代化摩天高楼隔江辉映、美轮美奂,光影勾勒的浦江两岸成为上海的重要“名片”。
犹记得,7年前,金茂荣归故里,一举摘得天津母亲河畔第一热电厂地块,自此开启了焕新城市理想的历程。
近日,苏州市政府印发《关于推动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的若干政策措施》(苏府规字〔2023〕1号),推出12个方面55条政策。其中在房地产方面,《措施》提到,苏州将大力支持刚性和改善性购房需求;支持房地产业合理融资需求,全力以赴保交楼,切实维护购房者利益;优化调整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政策,促进房地产企业加快资金回笼。
1月30日,江苏省苏州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推动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的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通知包含十二方面共计55条措施,其中一方面单列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2023年,朝阳区将重点打造14号线、亮马河“一纵一横”商业带,让更多市民能够搭乘地铁、沿着河流逛朝阳。这是记者昨天从朝阳区两会获悉的。打造“24小时不眠城区”
2023年,城市副中心将全方位开展特色促消费活动,大力发展首店经济、夜间经济等消费业态,打造“环球影城×大运河”国际消费体验区,推进景区消费向全域消费、日间消费向全时消费、传统消费向新兴消费转变。这是记者昨天从通州区两会上了解到的。
1月4日,今年北京城市副中心将更大力度推进重大项目、重点区域建设。继续保持千亿以上投资规模,不断优化投资结构,推动投资向高精尖产业、民生等领域倾斜,有效带动社会投资。
城市更新是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近年来,天津市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城市界面不断焕新、城市动能持续提升。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