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搜索
据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统计,截至目前,已有*ST蓝光(600466.SH,蓝光发展)、*ST中天(000540.SZ,中天金融)、ST美置(000667.SZ,美好置业)三家A股房企触及退市指标面临退市,港股房企新力控股集团(02103.HK)已经从交易所退市。
2022年远洋集团聚焦主业、精耕细作,稳步提升销售份额的同时,积极完成债务兑付,并持续承担社会责任,全年累计交付约5.5万套房源,夯实企业可持续发展路径。
现金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房地产融资不畅的大背景下,现金流成为房企发展的命脉。现金流的充裕亦体现出房企财务稳健的一个重要指标。
业绩下滑、利润走低、大额亏损已成为行业的普遍现象。但堪称房企“示范生”的龙湖,凭借其长期主义的战略定力与坚定执行,实现了营收及利润的稳中有增。同时持续开拓经营性业务,探索新的发展模式。
“2022年的房地产行业规模已重回2015年,全年商品房成交额13.3万亿元,成交面积13.6亿平方米。”
2022年的房地产行业规模已重回2015年,全年商品房成交额13.3万亿元,成交面积13.6亿平方米。
12月7日,位于香港岛南面的香港海洋公园公司发表截至2022年6月30日的2021-2022财政年度业绩。
成都厚德天府置业有限公司100%股权及13.25亿元债权被挂牌,转让底价39.25亿元。其中,100%股权挂牌价为26亿元。
为加快风险出清,AMC机构(不良资产管理公司)加速进入房地产市场,为房企解危纾困。但作为房企的“白衣骑士”,AMC机构(不良资产管理公司)也正面临着生存压力。
债券违约,业绩下滑,千亿、百亿房企俱乐部继续以断崖式态势减员。今年的三季度,房企正经历新一轮生死大考,就在整个市场风声鹤唳之时,融资端正加大力度,助力房企熬过这个年关。
在行业下行周期,滨江集团也存在销售状况疲软的情况,叠加杭州市场的逐渐饱和,重仓杭州的滨江能否踏准市场节奏、实现可持续发展,目前还难下定论。
8月18日晚间,越秀地产发布2022年上半年中期业绩报告。报告显示,上半年越秀地产围绕“精益管理,‘三新’驱动,稳中求进”的年度工作主题,采取积极、精准的经营策略,实现核心净利润稳定增长,此外三道红线始终绿档、融资成本持续优化。
地产下行之下,一些房企面临业绩的不断下滑和难以上涨的低估值,私有化退市或许是它们可以抓住的一根救命稻草。
过度依赖开发商存活的渠道代理机构急需转变战略,以免因为房企的“失火”成了被殃及的池鱼。
中南建设:2022年一季度营收77.5亿元
4月14日晚间,中交地产发布2021年年度报告。报告显示,在行业承压下,有央企中交集团作背书的中交地产依然存在发展困境,营收净利持续下降,经营底色和经营韧性有待夯实。
近日,诸葛找房发布《2022年一季度苏州房地产市场监测报告 》。报告指出,2022年一季度苏州新房市场凸显韧性,市场行情较去年四季度显现出一定的好转迹象,环比呈现回升趋势,但受疫情影响成交规模不及去年同期,而从3月表现来看,新房成交、供应规模实现双增长;从二手房市场来看,一季度成交量跌破万套,但3月成交规模也呈现一定的增长。
当王石在“万科”任职156个月后,郁亮接过总经理身份正式带领万科步入黄金时代。而后在挣金子改为挣银子的转变中,万科完成了首个十年规划。虽没以往的风光,但跟制造业等行业相比,挣得依旧不少。如今时过境迁,在上市31年后,万科业绩冲“凉”,正式踏进了黑铁时代。
“房地产企业间的项目并购是房地产行业化解风险、实现出清最有效的市场化手段。”去年12月监管部门鼓励金融机构为出险房企项目并购提供资金支持后,已有多家银行“打样儿”。
12月2日,距离全年结束还有一个月,中指研究院率先发布了《中国房地产市场2021总结 & 2022展望》报告。从目前来看,随着调控政策的持续显效,下半年市场情绪明显回落,购房者置业情绪偏弱,房企投资意愿和动力亦显不足。受此影响,50个代表企业平均业绩完成率仅为83%,以往可以达到90%。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