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搜索
随着近两年来房企暴雷现象增多,行业信用风险频发,购房者在买房时对企业现金流安全及财务稳定性的关注度越来越高。
3月3日,陆家嘴发布2022年业绩快报。
利好频出,楼市迎来政策暖春。
2023年1月,中国百强房企销售低迷,业绩不及去年同期。
2023年1月,中国百强房企销售低迷,业绩不及去年同期。
北京2月1日消息,1月31日,多家机构公布了2023年1月百强房企销售情况。克而瑞报告显示,1月,TOP100房企仅实现销售操盘金额3542.9亿元,单月业绩规模同比降低32.5%,环比降低48.6%,较2022年2月的降幅也达11.8%。预计短期内,市场的供求和成交不会出现明显转暖的迹象,整体销售将保持低位运行。
活动现场发布了2022年中国房地产年度红榜,涵盖企业、项目、物业、ESG等多种类型。其中,湘德地产获得“品质交付企业”,其打造的环京改善大盘“三湘印象森林海尚城”项目获得“城市标杆项目”两项殊荣。
北京1月9日,武汉原绿世嘉置业有限公司(简称“原绿世嘉”)发布了第四次重整意向投资人预招募公告。该房企是武汉东西湖区楼盘武汉当代境MOMA的项目开发公司,项目受大股东当代集团总部资金紧张、债务影响而停工数月,公司则在2021年底申请了破产清算。
2022年,没有哪一个行业比房地产更能感受到寒冬的凛冽。
2022年,在坚持“房住不炒”、保持房地产调控政策连续性稳定性的总基调下,本市出台多条楼市新政,对特定区域、特定项目、特定人群精准施策,持续优化住房供需关系、释放合理购房需求。受全国房地产行业调整及疫情冲击影响,北京新房及二手房成交均有所下降,但房价韧性仍然较强。业内人士分析,2023年,“稳”依然会是京城楼市主基调。
稳定房地产企业开发贷款、建筑企业贷款投放,支持个人住房贷款合理需求;继续推进并扩大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支持包括房地产企业在内的民营企业发债融资;在此前政策性银行专项借款基础上,针对商业银行推出“保交楼”贷款支持计划;支持优质房地产企业合理使用预售监管资金……近日来,多部门集中出台多项有力度、有针对性的举措,促房地产融资平稳有序。
处于深度调整周期中的房地产行业,在强有力政策支持下有望实现回暖复苏,重回平稳健康发展轨道。与此同时,一些顺应行业新形势的模式,正在从过去的蓄势待发逐步发展壮大,比如房地产行业的代建模式。房地产代建模式也被称为轻资产模式,其特征就是投资和开发相互分离。过去房地产开发企业需要通过大量融资拿地进行房地产开发,代建模式下,代建企业接受投资方的委托,不再融资拿地,而是仅仅部分或者全程参与房地产的设计、开发、管理和服务等环节。代建企业通过专业的管理和服务,输出标准体系、产品体系、品牌体系以及资源体系,通过输出这些资源为委托方带来价值提升。
当下,由于市场内部竞拍热度的进一步分化,以及竞拍规则的多项改变,土地市场分化已然加剧。叠加部分房企债务延期以及资金短缺影响,房地产市场已进入深度调整阶段。
10月27日,金融街发布2022年三季度报告。
全国人均住房面积上移,2022年人均城镇住房面积将超40平
9月29日,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穆迪确认中国金茂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发行人评级"Baa3",展望稳定。同时,穆迪报告预计未来12-18个月,中国金茂将保持良好的流动性,其销售亦将进一步改善。
“行业调整导致品牌价值下降9.7%,国企品牌企业表现突出。”中指研究院9月15日发布的《2022中国房地产品牌价值研究报告》显示。
中国房地产全产业链优秀品牌企业研究成果显示,2022品牌企业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随着人均可支配收入的逐年增加,家居行业的消费驱动逐渐向转变为向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的需求驱动,定制家具、整装渠道、智能化技术逐渐成为新时期下房地产家居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此基础上,研究组评价产生了中国房地产全产业链优秀品牌企业
在行业调整期,“保交付、保民生、保稳定”已经成为品牌房企间的共识。作为稳健派房企的代表,中骏集团坚持高品质产品兑现,践行企业的责任与担当。
“金九银十” 作为房地产市场传统旺季,一直以来都是全年重头戏之一。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