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搜索
《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近日发布。其中提出,到2025年,北京市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将达到55%,基本建成以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信息化管理、智能化应用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建筑产业体系。
北京5月11日消息 近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进一步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提升建造水平和建筑品质。
2021年,河北省各地坚持绿色低碳发展,积极谋划建筑领域碳达峰碳中和及“十四五”发展规划工作,推动行业监管、政策支持、技术推广、示范引领等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建筑领域是实施节能降碳的重点行业领域之一。截至2020年底,全国累计建成绿色建筑面积超66亿平方米,对减少碳排放贡献突出。提升建筑能效水平,要加快更新建筑节能、市政基础设施等标准,提高节能降碳要求,释放建筑领域节能降碳潜力。
从近日举行的河北省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绿色建筑和装配式建筑建设工作视频会议上获悉,今年以来,我省大力提升建筑领域绿色低碳发展质量,绿色建筑发展稳中有升,装配式建筑发展稳步推进,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发展取得初步成效。
日前,河北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5年,全省城乡建设绿色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要基本建立,建设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绿色生活方式普遍推广。
10月11日,河北省住建厅、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等9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5年,河北省新型建筑工业化政策机制基本建立,建筑设计标准化和部品部件生产标准化水平显著提高,建筑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
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积极推广、装配式建材施工应用日渐普及、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面积占比不断提升……近年来,河北省高度关注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以提质增效、减少排放为目标,实施建筑节能提标行动,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和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等工作,努力实现建筑领域绿色低碳发展。
8月23日至29日为2021年全国节能宣传周,主题为“节能降碳,绿色发展”。从省住建厅获悉,近年来,河北省大力实施建筑节能提标行动,发展绿色建筑,积极推广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扎实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和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等,努力实现建筑领域绿色低碳发展。
8月25日,重庆日报记者从市住房城乡建委获悉,我市持续推动绿色建筑与建筑产业化深度融合,今年1-7月,我市绿色建筑面积占城镇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已达到62.82%。
市住建委发布《关于进一步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明确2022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要达到40%以上。其中,新建地上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含)以上的保障性住房和公共建筑、以招拍挂方式取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商品房开发项目,均应为装配式建筑。
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新产业,构筑新支柱,是中山产业新旧动能转换的内在主线,也是中山产业和城市形态升级的必由之路。
北京市住建委发布《关于进一步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明确2022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要达到40%以上。
8月11日北京市住建委发布了关于公开征求《关于进一步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意见》意见建议的公告。
《江苏省建筑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已经出炉,“十四五”期间,全省建筑业总产值占全国比例保持在13%以上,建筑业增加值占全省GDP保持在6.5%左右。到2025年,国际市场营业额力争达到120亿美元,力争实现建筑产业产值超5000亿元建筑强市4个,产值超千亿元的建筑强县(区)12个。
经西城区申请,市发改委近日批复牛街市民文化休闲中心暨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建议书,西城区将新建一座集文化、休闲、养老、社区卫生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公共服务设施,牛街也将迎来“超牛”的市民文化休闲中心。项目预计明年开工,2023年竣工。
记者从市城乡建设局获悉,近年来,我市装配式建筑产业链布局日益完善,发展势头良好;装配式建筑年均增长率近50%,减少碳排放达15万吨。到2025年,全市装配式建筑规模力争达到2000万平方米/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30%以上,带动全产业链年产值达2000亿元。
建筑,是时代的镜子。北京,是观察中国的窗口。
为破解“建筑业污染和建筑工人紧缺”难题,近些年来,中央持续出台政策,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2013年以来,国务院及相关部委密集出台关于推广装配式建筑的政策文件,各省市也积极细化和完善政策措施。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房企早八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