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搜索
环境脏乱差、车辆乱停放、私搭乱建、楼道杂物众多、充电难……一些老旧小区一度处于“失管”状态,给百姓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和困扰。
北京11月24日,《北京市物业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2020年5月1日实施以来,北京市推动业委会(物管会)组建率、物业服务覆盖率、党的组织覆盖率提升。截至今年10月,业委会(物管会)组建率从12%增加到96.9%,物业服务覆盖率由64%增加至96%,党的组织覆盖率由25%增加到99%,夯实了党建引领物业管理的工作基础。
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北京市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改革方案》的通知
人脸识别、无接触式回家、机器人无接触配送、社区“大脑”……由于“黑科技”的加入,物业管理行业的智能化场景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企业也因此迎来发展的第二曲线。
7月25日,城市副中心举行上半年经济运行和下半年工作计划新闻发布会。城市副中心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通州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郑皓介绍,上半年,副中心地区生产总值实现568.7亿元,不变价GDP增长4.1%,高于全市平均3.4个百分点,增速居全市第三,实现了经济运行和社会民生发展“稳中有进”,保持了生机勃发的良好态势。
社区治理告别政府单打独斗,更多企业力量成为治理主体。
近年来,电动自行车乱停乱放、违规充电是困扰许多社区的“顽疾”。如何能有效整治电动车存在的乱象,已成为小区治理的一项重要课题。
近日,2022年北京接诉即办“每月一题”公布,其中将重点解决老楼加装电梯等17个高频共性问题。
“需求清单”注定越拉越长,政府部门大包大揽不科学也不实际,必须由物业公司发挥基础作用。可以说,今天语境下的物业管理正超越单纯的商业行为而带有公共属性,回应民之所需,参与基层治理,成为维护城市“最后一公里”的重要力量补充。
对家住海淀区如缘居北里的700余户业主而言,入住6年来一直面临买菜难的问题。其实,小区内原来有便民菜站,只是该菜站连同再生资源回收站等规划中的“公共居住服务设施”被开发商一并卖掉。
账上明明趴着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却因为产权单位太多,程序过于繁琐,导致这笔钱看得见却用不着。这样的烦恼,今后有望解决。
为更好回应居民对老旧小区改造需求,北京市于年中建立申请改造诉求集中小区清单。市住建委日前公布今年三季度老旧小区综合整治项目“接诉即办”“申请类”诉求集中小区清单,建欣苑四里、皇姑坟小区2号楼等7个市属小区被纳入清单。
老旧小区改造是牡丹江市一项重点民生项目,也是市委市政府向市民承诺的惠民实事之一,连续两年被市人大列为“一号议案”推进。今年,该市以承办第四届全省旅发大会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统揽,将老旧小区改造作为扩大有效投资、提升城市品位、改善群众生活的重要举措,坚持改造与整治并举、建设与管理同步,实现了老旧小区整体改造提档升级。
最近,家住崇文门附近新怡家园的居民们遇到一件烦心事。有居民反映,因为小区的物业服务跟不上,造成多处公共空间设施损坏。最让人痛心的是,景观水池过去是小区里一道别致的景观,如今却成了一潭死水,恶臭难闻,滋生蚊蝇。
今年以来,本市多次明确,要更好地回应居民对老旧小区改造的需求,建立申请改造诉求集中小区清单。市住建委昨天公布2021年上半年老旧小区综合整治项目“接诉即办”申请类诉求集中小区清单,11个市属小区上榜。
“每次一下雨,屋里就滴滴答答漏个不停。雨水顺着排水口与屋顶的缝隙流进来,半天就能用塑料袋接出两大袋水。”
符合绿化率的基础上尽最大限度为居民留出更多活动场所。
今后,老旧小区多快能通过改造步入更新之路,居民的主动意愿很重要。近日,市住建委发布《关于完善老旧小区综合整治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明确本市将设立申请改造诉求集中小区清单。纳入清单的老旧小区,征得居民同意,且居民愿意承担配合拆除违法建设、配合改造、缴纳物业费等义务,可优先纳入实施范围。
昨天,市住建委主任王飞在“市民对话一把手·提案办理面对面”全媒体直播访谈节目中首次披露,到2025年末,全市力争基本完成约1亿平方米老旧小区改造任务,同时要实现加装电梯1000部以上。
7月22日,市住建委发布《关于完善老旧小区综合整治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明确本市将建立申请改造诉求集中小区清单。纳入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