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搜索
9月24日傍晚,随着一阵欢快的锣鼓声响起,一场以“邻居,好久不见”为主题的“2023朴里节”(以下简称“朴里节”)欢庆晚会,在南京市万科金域蓝湾广场火热上演。
“一自坡公谪南海,天下不敢小惠州”,这是清代才子诗人江逢辰对苏东坡寓惠赋予的诠释。广东省文化学会副会长江冰认为,东坡文化是岭南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岭南文化的传承发展深受东坡文化的影响。
创新服务方式 为居民幸福生活加码
演绎“上海制造”的品牌故事,彰显“诚信匠心”的品牌魅力,打造“人文、居住、家庭生活的全方位关怀”……北京首作大华·启宸府样板间正式开放。
当今时代,数字技术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促进了数字经济活力迸发、数字文化繁荣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顺应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趋势,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改造提升传统文化业态,提高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党的二十大报告就“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作出重要部署,提出“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如何针对数字文化消费的新特点,以有效举措更好释放其消费潜能,成为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
国家医保局网站28日公布《关于做好2023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其中明确,2023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筹资标准为1020元。
北京7月20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日前发布的《国民金融素养白皮书(2022-2023)》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国民金融素养表现出较大的地区性差异,且与国民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年收入水平等特征密切相关。
天津地铁6号线“青春号”主题列车倾力打造“青年爱廉说”主题车厢, 让廉洁文化“跑”起来。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推进农业强国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这一表述饱含了党和国家对农村工作的价值追寻与目标界定。科学把握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科学内涵,需要从生活、生产、社会及生态四个方面系统把握,使得乡村逐步具备现代生活条件,农民获得更多就地就近就业机会,乡村保持积极向上的文明风尚和安定祥和的社会环境,城市和乡村实现各美其美、协调发展。
5月22日,三亚市文化中心项目施工现场一片繁忙,工人们在各自岗位上紧张有序地忙碌着,全力推进项目建设。
5月9日,从财政部获悉,为支持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日前,财政部发布《关于下达2023年中央支持地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补助资金预算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数据显示,财政部此次下达2023年中央支持地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补助资金约10.22亿元,加上提前下达资金约139.41亿元,合计下达资金约149.63亿元。
绿地山东多年来始终坚持“绿地·让生活更美好”的企业宗旨,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彰显国企责任担当,关注全民健康致力打造健康和谐的文明社区,为居民提供一系列积极向上的社区活动。
如果说全国需要对重视教育程度的城市排名的话,山东省肯定可以排到全国前三。作为孔孟之乡、礼仪之邦,在多年文化沉淀之下,山东父母对教育的追求从未停止过脚步。这也是济南学区住宅价格居高不降的真正原因所在。
近日,北辰实业发布《2022年企业社会责任暨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此为北辰实业发布的第15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暨第7份《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
春节以来,淄博、腾冲、景德镇等一批中小城市成为春季的旅游热点。从美味的烧烤开始,淄博旅游在青年群体中成为“热词”,吸引了各地年轻人前往打卡、探店;腾冲的天然温泉疗养热度大涨,获得游客好评;景德镇的“瓷文化”历久弥新,博物馆、文创、餐饮持续博得社会关注。在文旅行业回暖的大背景下,这些中小城市的抢眼出圈,为同类城市的文化旅游事业发展探索出了一条新路。传统旅游热点城市在知名度和综合资源等方面具有相对优势的情况下,唯有主动作为、发掘特色、整体谋划,才能有效吸引消费者、为地方文旅产业注入新活力。
春节以来,淄博、腾冲、景德镇等一批中小城市成为春季的旅游热点。从美味的烧烤开始,淄博旅游在青年群体中成为“热词”,吸引了各地年轻人前往打卡、探店;腾冲的天然温泉疗养热度大涨,获得游客好评;景德镇的“瓷文化”历久弥新,博物馆、文创、餐饮持续博得社会关注。
从唐山市住建局获悉,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被列入唐山市2023年20项民生工程项目之一,今年全市计划完成改造141个,总建筑面积343.17万平方米,涉及986栋楼、3.88万户居民,总投资8.13亿元。
上海3月16日,在上海,旅游咨询中心、图书馆等公共文化设施迭代升级出“旗舰站”“专业站”“快捷站”,成为市民游客“打卡热点”,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正在探索文旅融合、主客共享。
3月2日,河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河北省加快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新闻发布会。从会上获悉,当前,河北省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已基本建立,今后将加快构建河北省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新场景。到2027年,基本完善全省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省市县乡村五级公共文化设施全面覆盖、普遍达标、布局均衡、功能健全,新型公共文化空间点缀城乡,在全省基本建成“15分钟文化生活圈”,人民群众能够便利享受和参与高品质的公共文化服务。
2月12日,为扎实推进健康天津建设,加快建设体育强市,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近日天津市发布“运动之都”建设行动方案(2022—2030年),预计到2030年,将全面建成具有天津风格和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国际化“运动之都”。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