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搜索
52家房企涌入成都,杭州一地块参拍房企数量创新高......近期,上海、杭州、成都多个热点一二线城市进行了集中供地,优质地块供应带动房企拿地热情恢复,但不同城市土拍“冷热不均”的现象仍然明显。
52家房企涌入成都,杭州一地块参拍房企数量创新高......近期,上海、杭州、成都多个热点一二线城市进行了集中供地,优质地块供应带动房企拿地热情恢复,但不同城市土拍“冷热不均”的现象仍然明显。
上海今年前三批集中供地共推出109宗地块,全部成交,总成交金额2712.7亿元。
即将过去的2021年,中国房地产市场在特殊背景下经历了大起大落。回顾全年,无论是销售市场还是土地市场,均呈现明显的前高后低走势,市场表现及行业信心一度跌至冰点,房企信用危机爆发进入至暗时刻。
近日,贝壳研究院以“从链式衰退到良性循环”为主题,发布《2022年房地产市场展望报告》(以下简称为《报告》)。
截至11月14日,除了郑州以外,其余21个城市皆完成第二批集中供地,总计成交住宅用地(含综合用地)636宗地块,较首批次减少193宗地块。
在经历8月初的集体延期后,11月初,22个重点城市的第二轮集中供地多数已落下帷幕,与第一轮的火热截然相反,第二轮集中供地惨淡收场。
10月单月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持平。其中,北京和上海环比分别上涨0.6%和0.1%,广州和深圳分别下降0.3%和0.2%。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0.4%,与上月相同。其中,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环比分别下降0.5%、0.4%、0.6%和0.2%。
截至11月14日,除了郑州以外,其余21个城市皆完成第二批集中供地,总计成交住宅用地636宗地块,较首批次减少193宗地块;土地成交价款总计6371亿元,较首批次1.03万亿元减少约37.9%;宗地成交率65.4%,较首批次94.1%减少约28.7个百分点;综合溢价率4.11%,较首批次15.0%减少约10.9个百分点。
10月8日,58安居客房产研究院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国庆长假期间(10月1日-7日),15个重点监测城市新房成交套数为8309套,成交面积为92.44万平方米,较去年同期下滑19%,但与2019年基本持平。
10月8日,据相关资料显示,2021年国庆长假期间(10月1日-7日),15个重点监测城市新房成交套数为8309套,成交面积为92.44万平方米,较去年同期下滑19%,但与2019年基本持平。
10月8日,据相关资料显示,2021年国庆长假期间(10月1日-7日),15个重点监测城市新房成交套数为8309套,成交面积为92.44万平方米,较去年同期下滑19%,但与2019年基本持平。
10月8日,58安居客房产研究院发布2021年国庆楼市数据。数据显示,今年国庆长假期间,15个重点监测城市新房成交套数为8309套,成交面积为92.44万平方米,较去年同期下降19%,但与2019年基本持平。
中新经纬10月8日电 以往国庆黄金周是楼市“金九银十”中最火热的时间段,但机构数据显示,2021年多城国庆楼市明显降温,15个重点监测城市新房成交同比下滑19%。
9月26日,从杭州市房企相关人士处了解到,此前唯一进入报名阶段的富阳富春湾新城地块,报名企业未收到报名确认书,意味着该地块将不会进入竞价环节。至此,杭州市第二批供地中的10幅竞品质地块全部流拍。
叶落知秋,土地市场先感受到了秋天的凉意。9月15日,首批集中供地战火最激烈的杭州,却在第二次集中供地中遭遇了流拍,西部热点城市成都的第二批集中供地首日也反响平平。
“住有所居”的现实意义在于人人有房住,而非人人买房住。伴随着一系列政策的落地,在可预见的未来几年,国内住房保障体系将会不断得以完善。土地溢价率的高低与保障性住房的地块供给,能够直接反映一座城市对于“住有所居”政策的理解和执行。
天津市2021年第二批土地集中出让首日收官!共计出让35宗土地,流拍2宗,出让面积约为1951458㎡,成交总价为279.393亿元。
从挂牌延期,到捆绑自持,再到土拍规则调整和19宗地块的停牌,“命途多舛”的天津第二次土地集中出让终于要拉开帷幕了。作为又一次大规模补仓的机会,不少开发商也在积极“备货”,9月10日以及9月11日将揭晓42宗地块的最终归属。
继去年“三道红线”的金融信贷“紧箍咒”后,房企今年面临的是“面粉”问题:集中供地“打补丁”意味着借钱买地行不通、房企拿地资金须符合“投销比小于40%”的红线释放出更加严控的政策信号……拿地问题在近日陆续举行的中期业绩会上,成为抛向房企管理层最多、也最尖锐的话题。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