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搜索
2月13日,新华社受权发布《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
2月13日,新华社受权发布《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
中共中央 国务院 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
房地产是我国先导性、基础性、支柱产业,在推动城市建设、促进经济增长和提高居住生活水平等方面有重大影响。今年以来,全国房地产市场运行总体平稳,但部分房企资金收紧、居民需求下行、市场预期转弱等情况仍需高度关注。
在最新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中,土地市场的统一被放到要素市场改革首位,透露了不少未来改革方向。比如,城镇新增建设用地将与人口吸纳挂钩,与财政转移支付挂钩;在建设用地增量逐步递减之下,将统筹增量和存量建设用地,城市建设不再“摊大饼”而将注重城市更新;将完善全国统一的建设用地使用权转让、出租、抵押二级市场。
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新时代立法工作的成就与进展。
当前,我国正处于城镇化高速发展的阶段,需要不断推进基础设施的建设及更新换代。而在高速城镇化过程中,房地产支柱产业地位不会动摇,可以说工业化和城镇化必然会推动房地产行业的发展。
2021年是房地产行业的转折之年。屡经调控之后,房地产告别了沿用20多年的“高杠杆、高负债、高增长”的“三高”模式,回归理性的发展航道。在行业面临调整和阵痛之时,个别房企接连“爆雷”,行业遭遇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虽然2022年楼市政策暖风徐徐袭来,但市场还在回温的路上。
不出意外的话,今年下半年,房地产市场回升态势会更加明显,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市场会回暖,但不会像前几轮调控那样出现“过山车”式的冷热摆动。
不容忽视的是,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房地产业规模大、链条长、牵涉面广,对上下游相关产业带动效应强,对投资和消费影响重大,对经济金融稳定和风险防范具有重要的系统性影响。
受国内经济、疫情冲击以及国际形势等多重风险同时交集的影响,稳经济、稳房地产成为今年的主要内容。
3月16日,据新华社消息,近日,新华社记者就房地产税改革试点问题采访了财政部有关负责人。有关负责人表示,房地产税改革试点依照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授权进行,一些城市开展了调查摸底和初步研究,但综合考虑各方面的情况,今年内不具备扩大房地产税改革试点城市的条件。
为加强乡村振兴的土地要素保障,广西持续推进全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县市——北流市的改革试点工作,统筹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农村征地制度改革,盘活农村闲置土地资源,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房地产经过二十多年的粗放式发展,不论是1.0时代的囤地囤货模式,还是2.0时代的高周转、高杠杆模式,都已经难以为继。土地红利、人口红利、金融红利等能带来行业快速发展的因素正在减弱。企业自身活力、创新力和竞争力,这些自内而外、破茧化蝶的“慢变量”的集聚,正在成为引领房地产行业发展的底层逻辑。
对于香港发展来说,将形成南部以维港为中心的金融贸易中心,北部以河套为中心的科创中心,而这个都会区无疑将紧贴深圳这个国家科创中心城市,开启深港合作的新篇章。
11月29日,天津市人大常委会修订通过《天津市土地管理条例》,将于2022年1月1日起施行。
1950年6月14日至23日,全国政协一届二次会议在北京召开,讨论由中共中央建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草案)》。会议结束后,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于6月28日通过这一草案。
随着新发展阶段到来,共同富裕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理论上认为,实现共同富裕主要有两种基本途径:分配和发展。从发展角度来说又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扩大贫富差距的发展,如推进较适合富裕地区或富裕人群的产业发展,伴随产业不断发展,贫富差距不断拉大;另一类是缩小贫富差距的发展,如推进较适合相对落后地区或贫困人群的产业发展,产业越发展,贫富差距就越小,最终走向共同富裕。
在大湾区的广佛极点内,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镇上,一片米色新建筑颇为醒目。这里是五八科创园,是当地村民热议的“新东西”,也是行业内追捧的“香饽饽”。
这一系列调控举措再度释放房地产调控不松懈的信号,表明中央和有关部门持续推进房地产长效机制,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坚定决心。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