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搜索
4月19日下午,北京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研究一季度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形势、部署下一步工作,研究《2023年北京城市副中心重大工程行动计划》等事项。市委书记尹力主持会议。
第十一届北京惠民文化消费季将于5月至10月举办。相较往年明显增多的活动时间,将充分带动文化消费热潮。即日起,消费季面向社会公开征集各类文化惠民消费活动与项目。
京西老煤矿变身首个能将火车开入酒店大堂的综合性度假村,中国第一条地铁线建设支线延伸到丰台河西地区,黄城根小学等优质教育资源向更多区域布局……这些都是今年本市将建设的重点工程。
北京银保监局昨天召开2023年工作会议,部署2023年重点任务。笔者获悉,今年金融系统将扎实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全力推动首都经济社会和银行业保险业高质量发展。
地铁运营总里程达797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1196公里,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88%,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行动、第三个污水三年行动顺利收官……去年,本市推动基础设施领域高质量发展,建成投运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加快构建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支撑“五子”联动发展。
1月9日,今天,国家文创实验区“云园区”建设正式启动,将努力打造成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中文化产业数据管理服务体系的“样板工程”。
旅游景区应采取有效措施阻止游客触摸、刻画、攀爬文物古迹,重点保护文物应设警示标志并有专人巡视。旅游景区应建立实名制分时预约系统。游客可对景区打分评价,服务项目如得分低于3分,应限期整改。2007年发布的北京市地方标准《旅游景区服务质量要求》进行了首次修订,新标准将从今年4月1日起实施。
在刚需盘降价打折、花式促销却依然鲜少有人问津的当下,豪宅却出现“日光”现象,别墅产品表现尤其亮眼。
北京9月20日,北京市数字经济快速发展,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取得积极成效。2021年北京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达1.6万亿元,占全市GDP比重的40.4%,2022年上半年数字经济增加值达8381.3亿元,占全市GDP比重上升至43.3%,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北京不断拓展数字应用,搭建新场景新业态,已迈向全域场景开放的智慧城市2.0阶段。
申报执照、刻制公章、领用发票都在网上“一次填报”,涉税信息与其他事项“一表申请”,房建、市政、交通等全部领域招投标“一网通办”……政务服务越来越多的“一”,让企业和百姓办事越来越方便。
10月18日下午,市政府召开智慧城市建设工作调度会,研究部署下阶段重点任务。市委副书记、市长陈吉宁主持会议。
推动34项全国首创性、首批性政策实施;落地49项全国、本市首个或标志性项目;建成38个功能性、服务型平台……这一连串数字代表了一年来北京“两区”建设的成绩。记者从市政府新闻办昨天举行的“两区”建设一周年成效新闻发布会获悉,北京加快推进国务院批复的“两区”方案251项任务实施,目前已落地实施207项。
探索城市系统更新是首都北京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北京市城市更新行动计划(2021-2025年)》日前正式发布,明确了未来五年北京城市更新的目标和方向。
2021全球数字经济大会2日在京开幕,大会发布了《北京市关于加快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的实施方案》,这是全球首次发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发展“蓝图”。
北京将通过5到10年的接续努力,打造引领全球数字经济发展的“六个高地”,到2030年,建设成为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
记者获悉,2021全球数字经济大会开幕式及主论坛将于8月2日下午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会议期间将发布《北京市关于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的实施方案》。
坚持服务跟着企业发展需求走,急企业之所急,忧企业之所忧,经常性上门走访企业,当好“服务管家”,不断完善“服务包”制度,做到有求必应、无事不扰,为企业在京发展营造一流营商环境。
新一轮城市更新正在全国轰轰烈烈展开。这一轮城市规划建设和以往不同,不仅仅是对“老破小”的升级改造,更多是依托新技术加持,将信息科技融入城市功能中,打造未来城市模样。
北京市政府22日召开常务会议,研究《关于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支持试点示范推广项目的若干措施》时指出,要吃透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精准化、精细化抓好政策落实,针对不同项目特点,有效发挥政府引导和市场机制作用,完善配套措施,通过实施一批潜力大、带动性强的试点示范项目,促进创新成果推广应用,为建设智慧城市和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提供有力支撑。
位于北京市房山区的恒动氢能的氢能燃料电池研发生产项目,将建成氢能燃料电池研发中心和百万千瓦级氢能新兴产业基地,并形成年产万台(套)产品的产能。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