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搜索
6月30日,杭州第二轮集中供地完成45宗涉宅地的集中出让,总出让面积2605亩,总建筑面积343.6万平方米,总起价529.5亿元。最终,45宗地块全部成交,总成交额557.11亿元。
供应力度减弱为成交下滑的主要影响因素。根据诸葛找房数据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2022年22城第一批次集中供地供应规划建筑面积为4750.04万㎡,较2021年三轮集中供地均有所下降,其中,较去年第三批次下跌37.87%;2022年22城第一批次集中供地成交规划建筑面积为3925.16万㎡,自去年以来,已完成的4轮集中土拍成交量呈现逐轮递减态势,其中,本轮成交量较去年第三轮下跌35.83%。整体来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22城集中供地层面愈加谨慎,同时这也不乏是厦门、重庆、武汉、青岛等城市今年明确将全年“三批次供地”调整为“四批次供地”,使得单批次的供应规模稍有减少的缘故。
各大省会城市的楼市调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调控效果又如何?
截至目前,2022年22城首轮集中供地全部完成,部分城市也已启动第二轮土拍。在市场低迷、利润不济背景下,集中供地地块竞拍对房企利润率的影响仍是行业一大关注点。
随着郑州今年首批次集中供地落下帷幕,2022年全国22城首轮集中供地也全部完成。
随着郑州今年首批次集中供地落下帷幕,2022年全国22城首轮集中供地也全部完成。
随着郑州今年首批次集中供地落下帷幕,2022年全国22城首轮集中供地也全部完成。
6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5月全国房地产行业数据显示,房企拿地意愿仍不高,今年1-5月土地购置面积同比下降45.7%。而从5月的土地市场来看,重点城市迎来集中供地,广州、苏州首轮集中土拍收官,厦门、福州及北京开启第二轮集中土拍。因此,全国土地市场成交规模环比上升,但同比不及去年同期,整体溢价率走低,流拍不断出现。
6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5月全国房地产行业数据显示,房企拿地意愿仍不高,今年1-5月土地购置面积同比下降45.7%。
二季度以来,楼市政策放宽的力度均逐步走强,范围更是从三四线城市逐步迈向一二线。随着南京、成都、杭州、苏州等实力强劲的新一线城市已纷纷释放政策利好,楼市的重中之重、四大一线城市的调控动向,尤为引发关注。
疫情卷土重来使得上海首轮集中土拍活动推迟,直至6月1日-8日,上海进行2022年首轮集中供地竞拍。成功出让36宗宅地,总成交规划建筑面积为425.19万平方米,揽金达834.72亿元,整体溢价率为3.49%,地块出让情况依旧发挥稳定,未见流拍现象。
杨浦区、徐汇区、闵行区等核心优质土地供应为这次土拍增添了许多热度,吸引来了央企、国企、混合所有制企业、民企以及地方国企等“各路兵马”。
6月1日-8日,上海进行2022年首轮集中供地竞拍。
5月19日,河南省郑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发布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网上挂牌出让公告,此次共出让15宗地块,总占地面积约994.89亩,总起始价约104.8亿元。这意味着郑州开启今年首轮集中供地。
受迫于地块两极分化的局面,历经多轮实战演练后,“精准投资”、“以销定投”已成为房企的拿地铁律。北京年度二批次土拍规则的多重优化,更提升了房企在五月底的土拍决战中杀出重围的动力。
近期,房企陆续披露前4个月销售业绩。受疫情等因素影响,“银四月”传统楼市旺季成色不足。同时,多数房企拿地积极性不高,有的房企干脆没有拿地。业内人士表示,随着疫情影响减弱,房地产销售端有望企稳。
5月5日,广州首轮集中供地挂牌的18宗地块中有17宗成功出让,成交率超94%,累计成交金额逾341亿元。2022年土拍首秀,广州交出不俗的答卷,同时也释放出土拍、楼市回暖信号。
近期,房企陆续披露前4个月销售业绩。受疫情等因素影响,“银四月”传统楼市旺季成色不足。同时,多数房企拿地积极性不高,有的房企干脆没有拿地。业内人士表示,随着疫情影响减弱,房地产销售端有望企稳。
三四月份是各个城市第一轮集中供地推出的时间,相比之下,受市场融资环境以及土地供应等综合因素影响,今年以来百强房企的投资压力不减,拿地规模萎缩明显。据机构数据显示,1-4月份,百强房企拿地总额3626亿元,拿地规模同比下降55.9%,有超过三成TOP50房企未拿地。
部分城市的土地市场有所恢复,但还局限于优质地块及核心城市,距离整体恢复还需要时间,基于政策面风向的转变,预期下半年恢复态势有望持续。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房企早八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