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搜索
昨天,2023年“世界野生动植物日”宣传活动在北京世界花卉大观园启动。笔者获悉,北京自然保护地已达79处,占市域面积22%。《北京市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即将发布,助力把首都建设成为鸟语花香、生态宜居的花园城市。
日前,市生态环境局召开总结部署工作会议,总结2022年的工作,部署新一年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工作任务。2023年,我市将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实施绿色低碳发展行动,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推动生态环境改善从量变到质变,持续巩固PM2.5改善成效、优良天数比率,地表水国控断面水质达到国家考核要求,12条入海河流稳定消劣,近岸海域优良水质比例达到国家要求。
加强保护修复,湿地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2月4日,河北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美丽河北建设行动方案(2023-2027年)》提出,到2027年,河北生态环境治理达到新高度,天蓝、地绿、水秀的美丽河北基本建成。
12月26日,据广东省林业局26日消息,日前,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印发《关于2022年国家湿地公园试点验收结果的通知》,广东开平孔雀湖国家湿地公园、广东阳东寿长河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和广东连南瑶排梯田国家湿地公园3处国家湿地公园(试点)通过了国家验收,被授予“国家湿地公园”称号。截至目前,广东已建立国家级湿地公园27处。
11月3日电,长江之滨武汉、国际会议之都日内瓦,《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3日在两地举行跨国连线新闻发布会。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际司副司长胡元辉介绍说,此次大会期间,《湿地公约》秘书处将向25个新晋“国际湿地城市”颁发证书,届时全世界43个“国际湿地城市”中,中国占据13个,数量居各国第一。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深入实施,武清区在推进“人·产·城”融合过程中有哪些新举措?如何搞好教育、医疗、养老等配套服务?
北京6月1日,中国《湿地保护法》正式实施,这是中国首次专门针对湿地生态系统进行立法保护,标志着中国湿地保护工作全面进入法治化轨道。
5月20日,由卓越集团发起的深圳市卓越集团公益基金会成立揭牌仪式于卓越世纪中心圆满举行。
近期播出的《百姓问政》邀请武清区副区长顾俊魁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聚焦湿地生态保护、创建文明城区等问题展开问政,直面问题,逐一破解。
4月8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天津市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新闻发布会,围绕本市刚刚发布的《天津市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实施方案》进行介绍和详细解读。
构建百亿级海水淡化产业链,打造都市海洋精品旅游线路,建设海洋盐业风情游览区……为贯彻落实海洋强国战略,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区,推动落实《天津市海洋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日前,《滨海新区关于推动落实天津市海洋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的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新鲜出炉。
1600公里的轨道交通,“画”出京津冀城市群2小时交通圈和北京都市区1小时通勤圈;90%的土地上,平均走500米就能遇到公园绿地;千兆宽带接口占一半,让千年古城愈发“聪明”……
日前,记者从山东省自然资源厅获悉,山东省高度重视湿地保护工作,目前省级湿地公园数量居全国第一位,国家湿地公园数量居全国第二位。
当新的时代澎湃起江上浪潮,南京阔步向前的路上,谁将肩负起万亿南京的雄伟抱负,担起拥江时代新使命?
第二轮第四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日前对5个典型案例进行集中公开通报。督察组督察发现,一些地方部分湿地公园管理混乱,保护规划得不到落实,建而不管、保护不力现象普遍,违规侵占湿地问题突出。
大黄堡湿地保护修复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当前重点做好核心区4个村的生态移民工作。
天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发布关于公开征求《天津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征求意见稿)意见建议的公告。
从市规划资源局获悉,备受关注的《天津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简称“《规划》”)已形成阶段性成果,即将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从天津市规划资源局获悉,市规划资源局近日发布《天津市双城中间绿色生态屏障区造林绿化专项规划(2018-2035年)》,依据区域地理特征和功能总体定位为“生态优先、绿色屏障”,规划形成了“一轴、两廊、两带、三区、多组团”的空间结构。到2035年,本市实现一级管控区林地面积20.21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0%。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