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搜索
作为历史名城,南阳曾高光频频,尤以战国末年到两汉三国为最。说到与南阳有关的典故,最知名的无疑是“三顾茅庐”。“南阳一个值得三顾的地方”,从许平南高速公路南阳站下站而来,在一众花团锦簇中,这一标语分外醒目。
首都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以绿隔为主体的城乡结合部地区是关键一环。近日,《北京市城乡结合部减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由北京市政府批复,继核心区建设和副中心建设之后,全面谱写总规实施的第三篇章。记者从市城乡办获悉,《行动计划》集中梳理确定了近200个项目,预计较2020年持续压减城乡建设用地,将一绿绿色开敞空间提至约43%,二绿提至约66%,补强居住及公共服务设施用地的短板。
今天(3月30日)上午,北京市发布《深入打造新时代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 加快推动京西地区转型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
3月22日,据住建部消息,为指导地方规范有序推进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以下简称“城市运管服平台”)建设,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组织编制了《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建设指南》(以下简称《建设指南》),与《关于全面加快建设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的通知》一同印发实施。
活动标志着双方在全面加快世界一流港口建设的战略决策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智慧港口、绿色港口建设的部署方面形成了更为紧密的战略合作关系,
日前,河西区举办2021年度优秀企业表彰大会暨招商引资项目签约仪式。会上,河西区与乐问医学全国总部项目、东方金信全国研发总部项目、海尔衣联网区域总部项目等12个项目签约,类别涵盖数字经济、新能源、金融、大健康产业、文体商业等领域。
日前获悉,今年西青区将重点聚焦4方面,加快建设现代化活力新城,展现西青新时代新活力。
据住建部消息,1月20日,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在北京以视频形式召开。会议总结2021年工作,分析形势和问题,研究部署2022年工作。
从全球首个永久保留的冬奥会滑雪大跳台到启动空载试运行的地铁冬奥支线,从古色古香的模式口历史文化街区开街到北京冬奥公园开园,从首钢3号高炉变身全球首发平台到北京人记忆里的首钢厂东门复建……长安街西边,镌刻在几代人记忆里的工业奇迹已成为新时代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
12月15日,上海市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项目集中开工,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顶尖科学家社区H02-01、J02-02地块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作为分会场同步开工。预计到“十四五”期末,临港新片区将新增保障性租赁住房约20000套(间),总体规模将不少于45000套(间)。
两江新区相关负责人就公园城市建设答记者问
最新的《北京市商圈活力研究报告》“商圈活力榜”上,三甲无可争议,CBD、王府井和三里屯商圈。第四名是哪儿?很多人猜不到,竟是房山长阳。
2021年11月4日上午,天津市静海区首个成功落实“交房即交证”项目——金科·天湖(南苑)正式交付。
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成为“三农”工作的重心。要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城乡融合发展是必由之路。在长三角这块充满希望的土地上,城乡壁垒正在不断被打破,融合先行正成为大势所趋。江苏为此进行了诸多探索。
11月5日,北京市发布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全市以林、园、水、草、湿地和公园绿地为主的生态用地逐年增加,城乡建设用地明显减少,初步实现减量目标。
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具有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促进基础设施投资稳定增长,对于有效对冲经济下行压力、提升经济运行效率与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具有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促进基础设施投资稳定增长,对于有效对冲经济下行压力、提升经济运行效率与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明确,要把握要素流动和产业分工规律,围绕重庆主城和成都培育现代化都市圈,带动中心城市周边市地和区县加快发展。
旅游是眼球经济,竞争激烈。河南要想在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做强产业是关键。我省各地各部门正以超前的眼光,将文旅文创融合作为主攻方向,全面推动文旅高质量发展,加快文化强省建设步伐,力争在现代化河南建设的历史进程中更有作为、更加出彩。
开创新实践,打造新生态,构建北京基础设施REITs产业发展新格局。日前,北京市2021年基础设施REITs产业发展大会举办。记者从大会获悉,北京市将积极打造中国REITs产业发展最佳生态,在东城区等重点区域打造以REITs为特色的资产管理集聚区。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房企早八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