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搜索
一周前(8月10日),房企“优等生”龙湖发生了一件小插曲,瑞银一份看空报告叠加商票违约谣言,让龙湖无故“躺枪”。当日午盘后股价一路暴跌16.4%至20.90港元,为三年以来最低,总市值跌至1273.35亿港元。
商品房公摊面积真正备受诟病的,是“乱公摊”和“只公摊成本,不公摊收益”等问题。
8月15日,央行开展40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含对8月16日MLF到期的续做)和20亿元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和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的中标利率分别为2.75%、2.0%,均较前期下降10个基点。
近日,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单位联合发布的《2022年度中国主要城市通勤监测报告》显示,报告所选取调查的44个国内主要城市中,超过1400万人单程通勤时长超过60分钟,承受极端通勤。北京30%通勤者单程超过60分钟,超七成主要城市极端通勤增加。由此可见,推进重点城市职住平衡,增强城市居民的通勤幸福感任重道远。
对话朱荣斌:一位地产老将的反思
自2021年下半年以来,中国房地产市场迅速转冷,一批知名房企陷入融资困难、销售下降甚至债务违约、停工停产的境地。虽然近几个月来各种稳楼市的政策层不出穷,但市场仍在博弈,部分企业的运行未见明显好转。
北京市规自委近日介绍,《菜市口站、北海北站、崇文门站及周边一体化改造提升方案》正式获市政府批复。未来,核心区的这3座地铁站将为轨道乘客和周边居民营造一个“慢行接驳最便捷、基本路权有保障,景观优美风貌佳、交通秩序稳静化、空间场所人气足”的公共空间。
7月28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中,“保交楼”首入会议内容,也让其成为当下楼市的最大热点之一。
一年一更新的二手房“指导价”刚满周岁便遭夭折,13城悄然松绑后,二手房市场似乎迎来了又一春。
8月9日,“压实地方政府责任,保交楼、稳民生。”7月28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中,“保交楼”首入会议内容,也让其成为当下楼市的最大热点之一。
300万左右的预算是刚需一族首次置业的理想标的。
7月28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中,“保交楼”首入会议内容,也让其成为当下楼市的最大热点之一。
“压实地方政府责任,保交楼、稳民生。”7月28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中,“保交楼”首入会议内容,也让其成为当下楼市的最大热点之一。
超越周期,创造未来;从2022年开始,一个“新的行业”正在成型。
真正支撑行业长期走强的,实际上是政策放松与市场回暖。
据机构统计,7月份北京租赁成交量环比增长26.7%,同比增长3.8%,租金价格呈现季节性上涨。自6月疫情稳定以来,北京住房租赁市场交易量回升明显,叠加毕业季红利以及疫情抑制需求的部分释放,7月租赁市场活跃度快速提升,成交量持续走高,租赁旺季如期而至。
物业企业的成长最重要的便是肌肉型成长,表现为运营效率和价值提升的增长,同时在外部形成品牌势能。
进入7月以来,多行业经济复苏,新房交易市场开始回温。易居研究院数据显示,7月前20日,全国70城(非国家统计局定期发布的“70城房价指数”样本城市)新房成交环比数据有所增长,同比降幅收窄。其中,在一二线城市中,西安、上海、合肥交易增速明显;在三四线城市中,景德镇、淮南、东营等6城新房成交面积环比增速超过100%。
一条平缓的坡道,一个宽敞的无障碍卫生间,一套实时的聋听交流系统……加强无障碍环境建设,是一个国家和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数据显示,我国残疾人总数超过8500万,60岁及以上人口超过2.6亿。去年年底印发的《无障碍环境建设“十四五”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提出,加快形成设施齐备、功能完善、信息通畅、体验舒适的无障碍环境。
今年以来,楼市宽松政策频发,据诸葛找房数据研究中心不完全统计,截至7月25日,有近170个城市出台宽松政策,调整频次达325次。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房企早八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