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搜索
3月23日,该住宅项目被命名为“首开·梧桐山语”,正式亮相首都北部消费新地标。
天下大事,精于工、匠于心、品于行、创于新。这是匠心精神的精髓,是国之大者的体现。
随着人口向城市群、都市圈流入,租房已成为新市民、青年人解决住房需求的主要方式。“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有力有序扩大城市租赁住房供给,完善长租房政策。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指出,解决好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问题,探索长租房市场建设。2023年2月24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起草《关于金融支持住房租赁市场发展的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为租赁住房的投资、开发、运营和管理提供多元化、多层次、全周期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体系。本期特邀专家围绕相关问题进行研讨。
北京3月20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20日发布,北京市积极助力昌平新城东区建设发展,打造首都北部消费新地标,为群众生产生活提供更多便利和选择。
业绩下滑、利润走低、大额亏损已成为行业的普遍现象。但堪称房企“示范生”的龙湖,凭借其长期主义的战略定力与坚定执行,实现了营收及利润的稳中有增。同时持续开拓经营性业务,探索新的发展模式。
中指研究院发布《2023中国房地产百强企业研究报告》。
二月春风,为安阳带来新答卷。2023年安阳市“融入京津冀 共创新未来”招商推介大会现场签约42个项目,总投资389.17亿元,硕果累累,气象一新,高质量发展蹄疾步稳。
清华大学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清华大学健康中国研究院日前联合发布《清华城市健康指数2022》,北京市排名全国第一。研究显示,城市健康水平领先城市多为东部或中心城市,北京市、上海市、杭州市、南京市、深圳市位列大城市前五名。
杨国强的退休,并不令人感到意外。
北京2月28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28日发布的《中国碳达峰碳中和进展报告(2022)》(以下简称报告)显示,中国统筹经济发展、能源安全与低碳转型的压力不断加大,但“双碳”(碳达峰与碳中和)工作稳步推进。
开车穿行在城市中,各类交通信息实时传递给驾驶员;社会保障、医疗健康、安全缴费、电子证明等民生事项“一站式办理”;坐在办公室,楼宇自控系统实时调节室内温度、照明……近年来,中国智慧城市建设成果斐然,随着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智慧城市建设进入崭新阶段。
当下,不少城市房东的出租观念正发生变化。
在家走路怕摔、洗澡怕滑,线上挂不上号、打不到车……日常生活中,老年人在各类高频事项和服务场景中都有可能遇到难处。“适老化改造”应运而生。
昨天下午,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德勤中国联合发布《国际交往中心城市指数2022》。据介绍,这是全球首个国际交往中心城市指数报告。其中,北京市综合得分排名全球城市第7名,是唯一跻身前十的中国大陆城市。
永丰数字科技中心、益生祥明科技产业园、京唐城际铁路北京隧道段……1月31日上午,50个市区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北京市发改委介绍,此次集中开工的50个重大项目总投资约486亿元,突出重“大”项目引领,其中投资超过10亿元的项目有12个、总投资超420亿元;突出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其中社会投资项目22个、占比超4成,总投资超340亿元。
前不久,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将北京、天津、重庆、河北雄安新区等24个城市列为智能建造试点城市,试点期3年。什么是智能建造?智能建造对建筑业乃至未来智慧城市的发展能起到哪些作用?发展智能建造还需要突破哪些瓶颈?
地铁运营总里程达797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1196公里,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88%,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行动、第三个污水三年行动顺利收官……去年,本市推动基础设施领域高质量发展,建成投运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加快构建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支撑“五子”联动发展。
1月4日,今年北京城市副中心将更大力度推进重大项目、重点区域建设。继续保持千亿以上投资规模,不断优化投资结构,推动投资向高精尖产业、民生等领域倾斜,有效带动社会投资。
12月29日,2022年“小水滴”系列公益活动于宁城街头正式亮相。本次活动延续了 “关爱环卫工人 共建宜居城市”的往期主题。
2022年12月14日,第十届中国责任投资论坛(China SIF)年会以线上直播的形式顺利举行。中国责任投资论坛自2012年由商道融绿发起,至今已走过整整十年的精彩历程。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