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搜索
近日,在城市副中心举行的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市规自委通州分局常务副局长郭宝峰发布了副中心产业空间地图,布局十大重点产业功能区,打造六大重点产业空间体系,构建“一轴一带”整体产业发展格局,为产业项目提供全面的用地资源。
前不久,国家发展改革委地区经济司(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综合组)在通州区召开推进北京市通州区与河北省三河、大厂、香河三县市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现场工作会,标志着通州区与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迈入新阶段。
人民大学通州校区一期建成投用、加快地铁平谷线等道路建设、新开工15个老旧小区综合整治项目……通州区政府今年的“折子工程”近日正式公布,涵盖重大工程、重点项目和民生实事等“七大方面”总计138项。今年城市副中心继续保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超千亿元。
国家发改委地区经济司在通州区召开推进北京市通州区与河北省三河、大厂、香河三县市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现场工作会。记者获悉,通州区与北三县将加快构建一体化交通网络,依托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有效衔接城际铁路、高铁、城市轨道交通和地面公共交通。到2025年,公交优先的一体化交通网络基本建立;到2035年,智能绿色、高效便捷的公共交通体系建成。
北京1月3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地区经济司(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综合组)30日在北京市通州区召开推进北京市通州区与河北省三河、大厂、香河三县市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现场工作会,标志着通州区与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迈入新阶段。
推动北京市通州区与河北省三河、大厂、香河三县市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一项重点工作。
地铁运营总里程达797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1196公里,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88%,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行动、第三个污水三年行动顺利收官……去年,本市推动基础设施领域高质量发展,建成投运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加快构建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支撑“五子”联动发展。
活动现场发布了2022年中国房地产年度红榜,涵盖企业、项目、物业、ESG等多种类型。其中,湘德地产获得“品质交付企业”,其打造的环京改善大盘“三湘印象森林海尚城”项目获得“城市标杆项目”两项殊荣。
京津冀交通一体化,正从蓝图变成现实。八年来,北京交通行业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现京津冀交通领域率先突破,京津冀核心区1小时交通圈、相邻城市间1.5小时交通圈基本形成,“轨道上的京津冀”初步建成,高速公路网结构得到优化。
“轨道上的京津冀”作为国家重点发展领域,京津冀三地逐步拓展铁路网,三地互联互通也将越来越便捷,同时三地与其他城市的互联互通也将比此前提升。
无论一座城市,还是一个区域,都有独特的天分和后天的努力。城市发展的每一步,都是在不断试探、落地中徐徐前行。
据悉,作为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的标志性线路,轨道交通22号线(平谷线)北京段可行性研究报告近日获批,这条跨越京冀、备受关注的轨道线路迈进全面建设阶段。
近日,从北京市发展改革委了解到,北京市发展改革委近日批复轨道交通22号线(平谷线)北京段可行性研究报告,代表这条跨越京冀、受关注的轨道线路迈进全面建设阶段。未来,接入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网的北三县(河北省廊坊市三河市、大厂回族自治县、香河县)和平谷区,至北京中心城区最短时间将分别为32分钟和55分钟,进入1小时交通圈。
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城市副中心党工委管委会、通州区委区政府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市委决策部署,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撸起袖子加油干,有序拉开城市框架,积极承接功能疏解,主动实现深刻转型,呈现生机勃发的良好态势。北京通州,这座千年大运河畔的历史名城,由远郊区县成长为城市副中心,交出了一份亮眼的高质量发展答卷:
我市将坚持港口为魂、铁路为骨、道路为基、航空为翼、邮政为脉,到2035年基本建成便捷顺畅、经济高效、绿色集约、智能先进、安全可靠的现代化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网
蓟州区把乡村振兴作为该区“一号工程”,举全区之力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天津市蓟州区将聚焦重点领域,成立乡村振兴、招商引资、重点项目、文旅融合发展四个工作专班,合力推动经济发展。
4月6日,三河市绿之源公交公司发布通知,自2022年4月7日起,恢复西市区部分城市公交线路运营。包括:301路、302路、303路、306路。
1600公里的轨道交通,“画”出京津冀城市群2小时交通圈和北京都市区1小时通勤圈;90%的土地上,平均走500米就能遇到公园绿地;千兆宽带接口占一半,让千年古城愈发“聪明”……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