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搜索
出境团队游国家名单进一步扩大。
北京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总队网站11日消息,北京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总队深入开展暑期首都旅游市场秩序整治,依法打击虚假宣传、诱导购物、强迫自费、擅改行程等违法行为,并加强对夏季“研学游”、非法老年团和在线旅游平台的监管力度。
广州5月16日,搭平台、汇资源、造品牌......广州旅游协会、广州地区酒店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在行业内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助力提振旅游消费信心。广州旅游协会秘书长肖立斌16日表示,将持续推进“文旅市集”开展,与此同时,推动跨行业新媒体和新技术在旅游方面的应用。
5月7日消息,国家文物局、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印发《关于开展中国文物主题游径建设工作的通知》。通知提到,鼓励各地人民政府加大财政投入,完善激励政策,支持文物主题游径建设,做好文物保护、环境改善、旅游服务基本保障和游径宣传推广。鼓励纳入游径建设的世界文化遗产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提升展示利用水平,符合条件的展示陈列项目可申请国家文物保护资金,符合条件的服务设施改善项目可申请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债券等支持。鼓励社会力量按市场化方式投入资本、技术、创意,全过程参与文物主题游径建设。
北京5月6日,中国文化和旅游部3日公布数据,“五一”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合计2.74亿人次,按可比口径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19.09%;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480.56亿元,按可比口径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00.66%。
广州5月4日,森林康养是近年逐渐兴起的林业产业新业态。广东省林业局4日称,广东力争到2025年底,全省国家级、省级森林康养基地达到100个,着力构建具有岭南特色的森林康养产业体系,让森林康养更惠民。
日前,厦门召开基金投资机构代表和文旅、会展、影视企业代表座谈会。10位基金投资机构代表和15位文旅、会展、影视企业代表参加会议。座谈会上,与会人员分别围绕打造基金投资高地、做优做强厦门文旅经济,共话行业发展趋势,共谋创新发展良策。
广州4月17日,由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鲁粤有约再出发’2023好客山东文化旅游推介会”,17日在广州举办。两省旅游企业进行了资源对接洽谈,通过精准对接,现场达成供需合作,预计将推动两省互送游客逾千万人次。
4月17日,随着D953次“静安·夷陵号”旅游专列于17日14时44分抵达湖北宜昌东站,300余名上海游客随即开启为期5天的峡江之旅,这也标志着暂停一年的沪鄂“静安·夷陵号”旅游专列正式重启。
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文旅部门13日在沪共同签署《长三角文化和旅游一体化高质量发展2023浦江宣言》,全面启动新一轮长三角文旅一体化高质量发展重点任务。
春光无限好,正是出游时。随着出门踏青赏花的人数增多,旅游市场“春意浓浓”,很多游客也开始规划“五一”小长假的行程。多家旅游平台的数据显示,“五一”出游的热度已开始显现,前期被抑制的长途游、出境游需求有望得以释放。
日前,在赤城县海坨山谷旅游度假区笔者看到,这里的生态旅游、户外运动、房车露营、康养度假等旅游业态,正吸引大批京津游客到来。
近日,携程等10家企业宣布联合发起“旅行木兰计划”,计划称将在2023年为女性提供超2万+工作岗位。该计划联合发起人、携程集团CEO孙洁表示,此举是为了更好应对旅游复苏业务增长需求,同时也助力更多女性获得职场平等发展机会。
2023年的“五一”旅游热,比以往年份来得更早一些。
元宵节晚上,花灯装扮下的丽江古城愈加迷人。来自湖南长沙的大二学生孟婉如,换上精心准备的汉服,提着花灯,加入从四面八方涌来的花灯夜游队伍。
1月28日,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促进养老产业发展的意见》。
旅游是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内容,也是恢复和扩大消费的重要抓手。当前正值“两节”旅游旺季,文旅市场明显升温,一些平台的文旅产品预订热度已超去年同期。大众文旅消费需求加速释放,助力行业恢复信心,引领文旅供给创新发展。
30日从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获悉,2022年12月28日至2023年1月2日,青海展馆亮相第十八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以下简称文博会)。文博会期间,青海省文旅消费券发放活动在青海展馆同步启动。
12月13日,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发布《关于恢复旅行社及在线旅游企业经营进出京跨省团队旅游及“机票+酒店”业务的通知》。
近日,云南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审议了《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云南省旅游业发展情况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记者注意到,今年1月至10月,云南省旅游接待人次、旅游总收入分别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98.3%、82.1%。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