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搜索
北京8月11日,据人民银行官网消息,初步统计,2023年前七个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22.08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2069亿元。7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5282亿元,比上年同期少2703亿元。
7月11日,人民银行发布2023年上半年金融统计数据及社会融资规模统计数据。
北京6月13日,中国央行13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据初步统计,2023年5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56万亿元(人民币,下同),比上月多3312亿元,比上年同期少1.31万亿元。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1.22万亿元,同比少增6173亿元。
5月23日,国际评级机构标普发布了房地产月报,其中提到对于房地产的市场信心仍有待观察。
5月11日,中国央行1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初步统计,2023年4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22万亿元(人民币,下同),比上年同期多2729亿元。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4431亿元,同比多增729亿元。
据央行消息,中国人民银行近日举行2023年一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有关情况新闻发布会,调查统计司司长、新闻发言人阮健弘,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出席并回答记者提问。人民银行办公厅副主任、新闻发言人罗延枫主持新闻发布会。以下为文字实录。
报告称,本周新房、二手房成交面积环比略有下降,同比保持增长,一线城市的销售复苏继续表现出持续性。土地市场同比量价齐跌,环比量升价跌,土地市场溢价率同环比均下降。
央行网站10日公布2023年1月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增量统计数据报告。2023年1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350.93万亿元,同比增长9.4%;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5.98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1959亿元。
人民银行天津分行最新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全市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市场主体的有效融资需求能够及时满足。
2021年以来,银行房地产行业不良贷款率快速爬升、信用债逾约本金显著增长,房企融资难度在加大。伴随房企融资环境的显著恶化,多项融资利好政策出台,其中针对部分房企的相关增信措施明显加强。
央行公布2022年7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称,7月社融规模增量为7561亿元,比上年同期少3191亿元。
近日,亿翰智库发布《6月房地产行业月报》。报告指出,继5月宽松政策井喷出台,6月政策松绑的力度和频次都有所减缓,政策放松仍以限购、限售为主,对限贷的放松未进一步推进,且出台“三限”政策放松的城市数量减少近一半,部分城市转而通过降低落户门槛,推动房票安置的方式间接的促进需求入市。
近日,亿翰智库发布《6月房地产行业月报》。报告指出,继5月宽松政策井喷出台,6月政策松绑的力度和频次都有所减缓,政策放松仍以限购、限售为主,对限贷的放松未进一步推进,且出台“三限”政策放松的城市数量减少近一半,部分城市转而通过降低落户门槛,推动房票安置的方式间接的促进需求入市。
销售转暖、融资改善、拿地意愿回升……多家机构的监测数据显示,6月以来,房地产市场趋稳转暖迹象继续增多。
今年以来,已有70家房地产企业在银行间市场发行债务融资工具1475亿元。
房企融资在持续回暖。国家统计局6月15日发布的数据显示,5月份国民经济运行呈现恢复势头,房地产行业数据出现边际改善。而据统计,2022年以来,已有70家房地产企业在银行间市场发行债务融资工具1475亿元,对应实现净融资454亿元,银行间债市支持房地产企业接续融资力度不减。业内人士认为,由于基数效应等因素,简单根据同比数据判断房地产市场形势会存在误区,应根据环比等多类数据综合判断。随着一系列政策落地见效,下半年房地产市场将得到进一步修复。
房企融资在持续回暖。国家统计局6月15日发布的数据显示,5月份国民经济运行呈现恢复势头,房地产行业数据出现边际改善。
截至17日的公开数据显示,2022年以来已有70家房地产企业在银行间市场发行债务融资工具1475亿元,对应实现净融资454亿元,银行间债市支持房地产企业接续融资力度不减。
据中国证券报记者不完全统计,仅6月以来,就有重庆、襄阳、湛江等地出台涉及降低购房首付比例的政策,多数城市是对公积金贷款首付比例进行下调。业内人士表示,随着政策落地效果逐步显现,楼市活跃度提升,房企的开工和投资意愿或逐渐好转,将推动供给端逐渐修复。
现金流稳定,房企必然稳定。长期的财务自律、现金流充沛,是房企掌握主动权的核心因素,时刻保持审慎财务管理,是抵抗周期风险的根本。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