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搜索
5月6日,北京土地市场再成交两宗涉宅用地,建工、城乡房屋联合体以27.485亿元竞得丰台区青塔街道地块,华润、中铁联合体以37.26亿元以及现房销售面积18000平方米竞得大兴区西红门镇地块,两地块均触顶成交,溢价率为15%,总成交金额64.745亿元。
5月6日消息,据北京市规自委网站信息显示,中铁+华润通过最终摇号形式摘得大兴区西红门地块,成交价37.26亿元+竞“现房销售”面积18000平方米。
2月15日中消协发布的《2022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同样显示:房屋质量问题、不符条件强行交房、楼盘烂尾消费者“房财”两空等问题依然是商品房消费领域的“痼疾”。
近期,中国多地楼市升温,土地市场热度也有所回升。
北京2月23日,继2月16日苏州首批集中供地首日成交6宗宅地后,2月23日,苏州首批集中供地“收官战”开拍,今日共出让5宗地块,最终2宗触顶、1宗溢价、2宗底价,总成交金额56.12亿元。
2023年以来有84个城市完成住宅用地出让,共计成交272宗,成交规划建面合计约2320万㎡,土地出让金268.7亿元,平均溢价率5.28%。
2月7日,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在郑州召开,会上通报了2023年重点工作。会议明确,今年将进一步规范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逐步提高预售门槛,以郑州、开封为试点,积极探索预售制度改革和现房销售。
2023年2月8日,北京2022年第五批次集中土拍顺利收官。
北京2月9日,从北京市规划自然资源委获悉,北京市2022年度第五批次商品住宅现场交易工作8日圆满完成,6宗地全部顺利成交,用地规模约22公顷,地上建筑规模约53万平方米,土地成交价款约132亿元。这是2023年北京成交的首批次商品住宅用地。
现房销售不能一蹴而就,更适宜逐步过渡。当前房地产市场正在积蓄各方面力量力求企稳复苏,如果现房销售切换得过快,就可能会不利于企业缓解资金链吃紧的困境。因此,现房销售可以找准时机,因城施策,逐步推广。
12月30日,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发布《关于发布2023年部分拟供商品住宅用地项目清单(第一批)的公告》,以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稳定市场预期,提高市场透明度。
2022年,在坚持“房住不炒”、保持房地产调控政策连续性稳定性的总基调下,本市出台多条楼市新政,对特定区域、特定项目、特定人群精准施策,持续优化住房供需关系、释放合理购房需求。受全国房地产行业调整及疫情冲击影响,北京新房及二手房成交均有所下降,但房价韧性仍然较强。业内人士分析,2023年,“稳”依然会是京城楼市主基调。
北京12月30日,从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获悉,北京30日发布了2022年度第五批次商品住宅用地出让公告,共计6宗,用地规模约22公顷,地上建筑规模约53万平方米,将于2023年2月上旬集中成交。
继北京2022年度第四批次6宗住宅用地全部完成出让后,近日,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官网显示,北京再挂牌3宗预申请住宅用地,3宗地块分别位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昌平区及房山区,总土地面积约119730.489平方米,交易起始总价74.7亿元。
在刚刚收官的北京四批次集中供地中,地价、现房销售面积双双触顶成交。在业界看来,北京四批次土拍热度一定程度上超出预期,或为土地市场带来新的信号。
时至年底,也到了土地市场的冲刺阶段。在刚刚收官的北京四批次集中供地中,地价、现房销售面积双双触顶成交。在业界看来,北京四批次土拍热度一定程度上超出预期,或为土地市场带来新的信号。
在刚刚收官的北京四批次集中供地中,地价、现房销售面积双双触顶成交。在业界看来,北京四批次土拍热度一定程度上超出预期,或为土地市场带来新的信号。
11月29日,北京、杭州及武汉三地完成年内第四轮集中供地。同日,无锡完成第五轮集中供地。四城土拍成交金额分别为,北京135.2亿元、杭州98.94亿元、武汉47.64亿元以及无锡224亿元。这意味着,北京、杭州、武汉和无锡一日卖地收入合计达505.78亿元。
赶趁“金融16条”等多条政策利好的东风,北京迎来2022年第四批集中供地。缺席上轮土拍的朝阳区,成为了本场土拍中的台柱子,3宗地块吸引了共计二十余家房企争相报名,并全部以竞价上限+竞现房销售面积上限成交。
北京10月26日电,北京2022年度第四批次商品住宅用地出让公告显示,共计6宗,用地规模约15公顷,地上建筑规模约32万平方米,将于11月下旬集中成交。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