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搜索
3月23日上午,蚌埠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召开“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新闻发布会。蚌埠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潘冰介绍了《关于加快促进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若干措施(试行)的补充通知》相关政策,以及目前装配式建筑发展的有关情况,装配式建筑是用预制部品部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
近日,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与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在北京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双方将共同参与绿色低碳建筑、绿色建材、绿色家居以及绿色建造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在国家“双碳”目标下,绿色低碳理念深入人心。随着政策监管、金融支持趋势明显,绿色低碳发展的基础设施持续完善。
日前,奥雅纳和C40城市气候领导联盟宣布全新合作计划,以激发更多创新气候行动与实践,进一步推动全球城市减排,提高气候韧性。
昨天,北京市教委举办“成功就业行动”春季首场线下双选会,正式开启北京高校2023年春季招聘工作。
前不久,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将北京、天津、重庆、河北雄安新区等24个城市列为智能建造试点城市,试点期3年。什么是智能建造?智能建造对建筑业乃至未来智慧城市的发展能起到哪些作用?发展智能建造还需要突破哪些瓶颈?
2023年1月4日,南京市统计局发布的《1—11月全市经济运行情况分析》显示,2022年11月份,南京市经济顶住多重压力,增速虽有回落,但总体趋势较为稳健,展现出较强韧性。
在国家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的背景下,装配式建筑施工员从刚出现到现在经历了许多新变化,在“设计标准化、构件工厂化、施工机械化”的同时,也促使相关从业人员实现由“工”到“匠”的蝶变。
截至11月30日,至少4家A股上市涉房企业宣布筹划非公开发行股票。11月28日,证监会宣布,恢复涉房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及配套融资、恢复上市房企和涉房上市公司再融资。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生态环境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四部门联合发布《建材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提出2030年前建材行业实现碳达峰,鼓励有条件的行业率先达峰。
11月17日,“晋津同源,携手同辉”山西建投津门城市级品牌发布会暨天津媒体见面会盛启。
连日来,本市重大项目建设者在基层以多种形式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形成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团结奋斗的强大动力。
10月24日电,据国际商业地产服务和投资公司世邦魏理仕24日发布的《2022年第三季度武汉房地产市场回顾与展望》报告显示,今年第三季度,总部经济与国有企业支撑武汉写字楼市场租赁需求,第三季度内录得净吸纳10.1万平方米,环比增长8.1%。
9月,石家庄远洋晟庭迎来新批次的交付,实现一次到访交付率100%。从2017年8月摘得地块伊始,到2021年以来项目各批次的陆续交付,远洋晟庭已成为品质人居的代名词。
走进河北省高碑店市燕赵公园里的“智慧书屋”,记者看到不少市民在这里借阅书籍。“别看没装空调,但甭管外边多冷多热,书屋里边都很舒适。”市民黄旭常带着孩子来这儿,享受读书乐趣。
走进河北省高碑店市燕赵公园里的“智慧书屋”,记者看到不少市民在这里借阅书籍。“别看没装空调,但甭管外边多冷多热,书屋里边都很舒适。”市民黄旭常带着孩子来这儿,享受读书乐趣。
科技、数字化、ESG等新元素正全面融入各行各业,推动房地产行业及相关产业的创新转型,带来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在此背景下,房地产行业正诞生出无限可能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组合。
5月30日,龙湖集团发布2021可持续发展报告。
城乡建设是碳排放的主要领域之一。随着城镇化快速推进和产业结构深度调整,城乡建设领域碳排放量及其占全社会碳排放总量的比例均将进一步提高。城乡建设领域碳排放量增长如何控制?如何切实做好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工作?不久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的《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给予了明确指引。
8月5日,北京市住建委发布北京住房和城乡建设发展白皮书(2022)。
从绿色建筑到绿色建材,再到大力发展绿色建造方式,目前我国已全面实现新建建筑节能,特别是绿色建筑发展迅速、成效显著。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最新数据显示,我国新建绿色建筑面积占新建建筑的比例已经超过90%,全国新建绿色建筑面积已经由2012年的400万平方米增长至2021年的20亿平方米。最新发布的《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明确,持续开展绿色建筑创建行动,到2025年,城镇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