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搜索
北京6月23日消息 据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网站消息,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71号),进一步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提升建造水平和建筑品质,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国内经济结构及社会结构都迎来了深刻的转变和调整。
以智能建造引领转型升级,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记者日前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获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征集遴选智能建造试点城市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决定征集遴选部分城市开展智能建造试点,明确地级以上城市(含直辖市及下辖区县)均可申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将按程序评审确定试点城市,时间为期3年。
过去五年来,在“房住不炒”,加快建立长效机制的调整方针下,房地产行业的运行逻辑正在发生一系列的转变,回归居住本质与实体经济本源,走高质量发展之路成为必然选择。
当“双碳”成为时下的高频词,全社会节能降碳行动按下“快进键”。节能效果超90%,恒温、恒湿、恒静的被动房也迎来新的发展“风口”。
《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近日发布。其中提出,到2025年,北京市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将达到55%,基本建成以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信息化管理、智能化应用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建筑产业体系。
北京5月11日消息 近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进一步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提升建造水平和建筑品质。
在宁河区开展的落地项目服务会现场,九运绿色建筑产业基地项目、华北集团贸易结算中心、金麦穗集团年产60万吨进口灭活大豆项目等7个项目落地,投资金额近35亿元。
3月30日,碧桂园(02007.HK)发布2021年业绩报告。年报显示,2021年全年碧桂园共实现归属公司股东权益的合同销售金额约5580亿元,权益合同销售面积约6641万平米,公司销售业绩保持行业领先,展现出较强的经营韧性。
4月22至23日,昌平新城东区城市设计方案国际征集项目专家评审会顺利召开。此次评审会的召开,标志着昌平新城东区建设工作进入新的阶段。评审结果将于近期公布,颁奖仪式将于今年5月下旬举行,同时优秀设计方案将向公众展出。
2022年1月,住建部提出:要加快建筑机器人研发和应用,加强新型传感、智能控制和优化、多机协同、人机协作等建筑机器人核心技术研究,研究编制关键技术标准,形成一批建筑机器人标志性产品。
3月17日,合肥开启2022年首轮集中供地,共计出让17宗地块,总成交价约149.78亿元,其中15宗地进入竞品质阶段。龙湖以9.84亿元竞得蜀山区SS202205号地,溢价率14.55%。
3月17日,合肥开启2022年首轮集中供地,共计出让17宗地块,总成交价约149.78亿元,其中15宗地进入竞品质阶段,22日公布竞得人。
今年,我省将新开工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面积176万平方米,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占比达到92%以上,城镇新开工建筑中装配式建筑占比达到26%以上。
3月17日,合肥开启2022年首轮集中供地,共计出让17宗地块,总价约为149.78亿元。
未来,天津经开区还将进一步整合海河基金、中小企业担保中心、银行机构力量,设立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产业基金,针对企业发展阶段的需要,打造立体化的投融资服务体系,赋能科技型中小企业由‘种子期’跨越到‘成熟期’,让自主创新氛围在园区不断涌动。
中新经纬2月24日电 国新办24日就推动住房和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举行发布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张小宏在发布会上表示,要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培育一批装配式建筑生产基地,建立以标准部品部件为基础的专业化、规模化、数字化生产体系,推动形成完整产业链,提升建筑工业化水平。提出力争到2025年,新建装配式建筑占比达到30%以上。
24日,国新办就推动住房和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举行发布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张小宏表示,下一步将推进建筑机器人典型应用。研发关键技术,编制相关标准,形成一批标志性建筑机器人产品,辅助和替代“危、繁、脏、重”的人工作业,提高工程建设机械化、智能化水平。
全国40个城市新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94.2万套;各类棚户区改造开工165万套;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5.56万个,惠及居民965万户;地级及以上城市开展垃圾分类的小区覆盖率达到74%;全年开工农村低收入群体危房改造和抗震改造49.2万户……2021年,我国住房和城乡事业建设成果丰硕。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日前印发《“十四五”建筑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到2025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30%以上;新建建筑施工现场建筑垃圾排放量控制在每万平方米300吨以下,建筑废弃物处理和再利用的市场机制初步形成,建设一批绿色建造示范工程。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房企早八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