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搜索
北京6月5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2022年印发实施。中国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李春临5日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该文件出台一年多来,各项重点任务相继落地,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取得初步成效。
6月6日,贵州省对接长三角产业协作推介大会在上海市举行,贵州在长三角地区招商引资收获颇丰,掀起了贵州新一轮产业大招商热潮。
京津冀三地区域经济企稳回升,协同发展扎实推进。昨天(6月5日),北京市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一季度,随着疫情防控平稳转段,生产生活秩序逐步恢复,京津冀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万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3%,高于上年全年2.3个百分点。其中北京、天津和河北分别为9947.7亿元、3715.4亿元和10041.4亿元,分别增长3.1%、5.5%和5.1%,较上年全年分别提高2.4个、4.5个、1.3个百分点。
由石家庄城发投集团建设的3条城市主干路主路于5月31日和6月1日正式通车,三条道路通车后,将进一步完善石家庄市交通路网体系,助力于构建内畅外联、快捷通畅的城市道路,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美丽省会城市提供重要交通支撑。
去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印发实施。5月1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落实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部署总体工作方案和近期举措。6月5日,国新办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邀请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对相关情况进行介绍。
中国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综合规划司司长朱剑桥5日表示,为进一步破除地方保护和行政性垄断,中国将加快推动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制定工作。
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通过搭建产业创新扶持平台、加强精准服务等措施,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助力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
自助停车“先离场后付费”;公园的智慧设备自动记录健身数据;红绿灯实时感知车流量并优化配时,提高车辆通行效率;政务平台集合各项便民服务功能,“数据跑”替代“群众跑”……一个个让人们生活更舒心的场景,折射着各地数字化建设的探索创新。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广大干部群众攻坚克难、勇毅前行,经济发展呈现回升向好态势。
1日下午,中共天津市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会上,天津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天津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全面加强与京冀两地科技创新合作,持续完善合作机制,共建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稳妥推进数字货币研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强调,积极借鉴国际规则和经验,围绕数据跨境流动、市场准入、反垄断、数字人民币、数据隐私保护等重大问题探索建立治理规则。近年来,数字人民币试点扎实推进,有力促进社会消费回暖与潜力释放。本期邀请专家围绕相关问题进行研讨。
6月1日,辽宁省委常委、沈阳市市委书记王新伟,市委副书记、市长吕志成与来沈的万科集团董事会主席郁亮会谈。
“要加快推进第二批北京市属行政企事业单位迁入副中心,腾出的空间主要用于加强对首都核心功能的服务保障”“继续完善疏解激励约束政策体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通过市场化、法治化手段增强向外疏解的内生动力”“加快建设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高水平人才高地,着力打造我国自主创新的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的主要策源地”。在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发展提出了新要求。疏解与提升一体推进,如车之两轮,并行不悖,共同推动北京实现高质量发展。
5月份,正是第二季度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期。全国各地以奋发有为的精气神,着力扩内需稳外需,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为经济运行持续好转注入更大动力。
今年以来,全国多地把产业招商引资作为扩投资、稳增长的有力抓手,抢抓新一轮发展机遇,千方百计加大产业招商引资力度,持续推出政策、引进项目、细化服务。专家认为,随着项目逐步落地,地方经济持续恢复有望得到支撑。
5月24日,重庆市委书记袁家军会见了来渝深化合作的中国中铁党委书记、董事长陈云一行。
4月底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既要逆势而上,在短板领域加快突破,也要顺势而为,在优势领域做大做强。会议强调,“恢复和扩大需求是当前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关键所在”,要求“改善消费环境,促进文化旅游等服务消费”“有效带动激发民间投资”。
4月底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既要逆势而上,在短板领域加快突破,也要顺势而为,在优势领域做大做强。会议强调,“恢复和扩大需求是当前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关键所在”,要求“改善消费环境,促进文化旅游等服务消费”“有效带动激发民间投资”。
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近日召开的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明确指出,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
我国经济社会全面恢复常态化运行,为财政收入企稳回升提供了坚实基础。积极的财政政策要进一步发力,着力拉动投资、消费。要保持必要的财政支出强度,同时要确保税费优惠政策落实到位,激发经营主体活力。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