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搜索
2021年是房地产行业最艰难的一年,2022年初,趋势依然下行。根据国家统计局,1-2月份,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15703万平方米,同比下降9.6%。这可能是二十年以来房地产销售第一次出现负增长,房地产企业回款“压力山大”。
出台近两年的“三道红线”政策将房地产行业推进调整通道,举债扩张的“高周转”发展模式已经退出舞台。在此背景下,百强企业的“规模”也不再是“万金油”。
出台近两年的“三道红线”政策将房地产行业推进调整通道,举债扩张的“高周转”发展模式已经退出舞台。
元旦假期房地产市场延续2021年末市场低温态势,据有关资料统计,元旦期间,重点监测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积较去年同期下降42%,购房者观望情绪浓厚,市场置业信心仍不足。
元旦假期,楼市延续2021年末市场低温的态势,15城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积同比下降42%。
元旦假期房地产市场延续2021年末市场低温态势,据中指研究院统计,元旦期间,重点监测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积较去年同期下降42%,购房者观望情绪浓厚,市场置业信心仍不足。
2021年,随着房地产行业进入冷静期,大环境影响之下,各大开发商纷纷开始面临业绩和回款压力。个别房企为追求高周转、高回报迫于无奈倒逼项目“做减法”,成就了当今地产市场最常见的两种现象:降质和减配。
主城核芯大盘,龙湖天街TOD
目前,种种迹象表明,针对房地产行业的金融信贷政策出现了相对缓和的迹象。这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目前,房企的融资“冰冻”状态已经有所缓解;其二,针对个人住房贷款的发放已经显现出提速。
目前,种种迹象表明,针对房地产行业的金融信贷政策出现了相对缓和的迹象。这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目前,房企的融资“冰冻”状态已经有所缓解;其二,针对个人住房贷款的发放已经显现出提速。
10月14日,上海土地市场公布第二批集中供地成交结果,41宗地块成交总价约538.38亿元,平均溢价率3.35%,规划建筑面积401.06万平方米。
中国网地产讯 10月13日,据中指研究院分析称,上海第二批集中土拍10月11日拉开帷幕,首日,上海共成交23宗地块,成交额70.89亿元。2幅宝山顾村老集镇“城中村”改造地块率先出让,最终由大华集团以总价13.07亿元将两块纯宅地收入囊中,均为底价成交。
中国网地产讯 10月13日,据中指研究院分析称,2021年10月12日,杭州集中供地第二批地块正式出让,共计14宗,总规划建面174万㎡,总起始金额246.2亿,总成交金额仅257.5亿,平均溢价率4.6%。
10月12日,浙江省杭州市第二批集中供地结束,合计出让土地14宗,其中两宗为人才房用地,总成交金额257.5亿元,平均溢价率4.6%,合计规划建筑面积174万平方米。
10月12日,杭州第二批集中供地正式开拍,共计出让14宗地块,总规划建筑面积174万平方米,总起始金额246.2亿,总成交金额257.5亿,平均溢价率4.6%。
在今年的首轮集中供地中,重庆、杭州、厦门、深圳等多个城市平均土地溢价率超过20%,其中,最引人注意的城市无疑是4月28日、29日完成首轮集中供地的重庆,整体溢价率达43%,位列集中供地22城溢价率之首。
近期,各大房企半年度业绩预报逐渐披露。Choice数据显示,已披露的41家房企业绩预告中,18家房企业绩预亏,部分企业亏损甚至达数亿元。
近期,各大房企半年度业绩预报逐渐披露。Choice数据显示,已披露的41家房企业绩预告中,18家房企业绩预亏,部分企业亏损甚至达数亿元。自年初以来,A股地产板块走势低迷,年内房地产指数累计跌幅达16.51%。港股地产企业同样整体表现不佳,融创中国、碧桂园等龙头企业年内跌幅超20%。
近期,各大房企半年度业绩预报逐渐披露。Choice数据显示,已披露的41家房企业绩预告中,18家房企业绩预亏,部分企业亏损甚至达数亿元。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商品房销售面积17608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6%;商品房销售额173613亿元,增长8.7%;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41443亿元,比上年增长7.0%。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房企早八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