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搜索
根据中指研究院数据显示:2023年1-5月房地产企业非银融资总额为3146.2亿元,同比下降16.7%。其中,房地产行业信用债融资1947.2亿元,同比下降4.5%;海外债发行110.7亿元,同比下降22.5%;信托融资182.8亿元,同比下降65.4%;ABS融资905.5亿元,同比下降15.2%。
据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统计,截至目前,已有*ST蓝光(600466.SH,蓝光发展)、*ST中天(000540.SZ,中天金融)、ST美置(000667.SZ,美好置业)三家A股房企触及退市指标面临退市,港股房企新力控股集团(02103.HK)已经从交易所退市。
2023年4月房地产企业非银融资总额为728.2 亿元,同比下降5.4%,环比下降20.7%。行业平均利率为3.79%,同比下降0.26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1个百分点。
自从去年“三支箭”以来,房企融资环境在发生积极变化。
2月9日,国际三大评级机构之一的标普发布报告确认龙湖集团控股有限公司(Longfor Group Holdings Limited,简称“龙湖集团”)的投资级评级,评级展望由负面调整至稳定。
2022年是房地产市场深度调整的一年。在疫情冲击及居民预期收入下降背景下,部分购房需求延迟释放;同时,房企信用危机频频爆发,购房者观望情绪渐浓,销售端表现乏力。不过,从2022年年初开始各地支持房地产的利好政策轮番出台,渐进式宽松持续上演。中央层面则重申“房地产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地位,并出台多项政策工具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运行。
1月10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联合召开主要银行信贷工作座谈会,明确提出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实施改善优质房企资产负债表计划,引导优质房企资产负债表回归安全区间。
北京1月9日,武汉原绿世嘉置业有限公司(简称“原绿世嘉”)发布了第四次重整意向投资人预招募公告。该房企是武汉东西湖区楼盘武汉当代境MOMA的项目开发公司,项目受大股东当代集团总部资金紧张、债务影响而停工数月,公司则在2021年底申请了破产清算。
2022年1-12月房地产行业全样本统计,信用债发行总金额4654.6亿元;海外债发行176.1亿元;债券发行总额4830.7亿元;行业非银融资总额8457.4亿元,同比下降50.7%。
11月份政策拐点来临,金融“保主体”政策发酵,银企合作纷纷展开.
中指研究院企业事业部研究负责人刘水分析认为,从公布的授信用途来看,意向资金将主要用于满足房企的常规融资需求、多元融资支持、上下游信贷、住房租赁融资等方面,这与11月颁布的“金融16条”政策相契合。
中指研究院监测,2022年11月房地产企业非银融资总额为465.0亿元,同比下降25.9%,环比下降18.4%。行业平均利率为3.76%,同比下降0.98个百分点,环比上升0.19个百分点。
“负面、Ca、CC 、Caa2”近一年多以来,三大国际评级机构轮番上阵,无差别攻陷房企评级。处于舆论漩涡中的房地产企业解释但不纠缠,纷纷选择与评级机构“和平分手”。
债券违约,业绩下滑,千亿、百亿房企俱乐部继续以断崖式态势减员。今年的三季度,房企正经历新一轮生死大考,就在整个市场风声鹤唳之时,融资端正加大力度,助力房企熬过这个年关。
中指研究院监测,2022年10月,房地产企业非银融资总额达到556.8亿元,同比上升16.4%,环比下降27.0%。行业平均利率为3.48%,同比下降2.39个百分点,环比上升0.01个百分点。
中指研究院8日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2022年10月中国房地产企业非银融资总额为556.8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上升16.4%,融资规模年内首现正增长。
中指研究院8日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2022年10月中国房地产企业非银融资总额为556.8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上升16.4%,融资规模年内首现正增长。
中指研究院8日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2022年10月中国房地产企业非银融资总额为556.8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上升16.4%,融资规模年内首现正增长。
中指研究院8日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2022年10月中国房地产企业非银融资总额为556.8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上升16.4%,融资规模年内首现正增长。
今年内到期债券余额为1230.8亿元,1月到期余额为1194.0亿元,房企即将面临新一轮偿债高峰。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