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搜索
打造山水城共融的活力街区。2月24日,记者从市规划自然资源委获悉,《北京昌平新城东区(南邵组团)CP00-1002、1101、1201街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021年-2035年)(街区层面)》获得批复。《昌平新城东区控规》面向区域协同发展,提出打造京北体验消费示范区的目标,同时将以中关村昌平园为依托,发展智慧创新产业,完善配套服务功能,营造优良的产业发展环境。
北京交通版图上将迎来第一座、也是目前唯一“五线换乘”的交通枢纽。
为统筹推进存量国有建设用地盘活利用,为首都高质量发展提供有效用地保障,近日,北京市发布实施《关于存量国有建设用地盘活利用的指导意见(试行)》(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创新提出8项支持政策,明确在重点功能区及现状轨道站点周边,鼓励利用现状建筑改建保障性租赁住房。
记者昨天从市规自委获悉,全市首个乡镇国土空间规划——《北京市平谷区峪口镇国土空间规划及集中建设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019年-2035年)》近日获得批复。峪口镇作为农业高科技的主战场,要夯实生态本底,建设一流“农业中关村”,打造硬核农业中国芯。
明年,昌平区将深入实施新一轮回天行动计划,推进清华附小二期、回南北路等80个项目开复工,促进回龙观体育文化公园南部场馆、七里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24个项目建成投用。这是记者昨天从昌平区两会上了解到的。
昨天下午,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研究国土空间近期规划和城市总规实施工作方案等事项。市委书记蔡奇主持会议。
年底前,随着地铁11号线冬奥支线金安桥站至新首钢站区间、S1线金安桥站至苹果园站区间开通,京西轨道交通动脉即将打通。未来,随着金安桥站轨道“微中心”和苹果园交通枢纽完工,金安桥站将实现“四轨交汇”换乘,苹果园站将实现“三轨交汇”换乘,进一步织密京西轨道交通线网,构建便捷高效的公共交通体系。这是12月14日从石景山区两会上获悉的。
当前,随着世界各地对疫情影响的认识逐步加深,各国专家均对疫情后的城市长期发展提出了预测和建议。有学者认为:“这场病毒引发的危机可能为超负荷运转的城市提供了一个短时间的窗口,重新焕发创造力。”
《北京市城市更新行动计划(2021-2025年)》日前出台,《行动计划》提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聚焦城市建成区存量空间资源提质增效,不搞大拆大建。
经开区近日披露,亦庄新城第一批轨道微中心交通一体化规划方案研究工作已经完成,首批6个微中心涉及地铁亦庄线、17号线的6座站点,将以微中心打造“新城新中心”。
1.6万平方公里的北京城,正一点点实现总规描绘的“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空间结构。这其中的“多点”正是位于平原地区的顺义、大兴、亦庄、昌平、房山5座新城。
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推动城市南部地区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
搭乘轨道交通从中心城区到平原新城仅用半小时,2000年底前建成的老旧小区力争完成改造,下雨天主城区积水点实现动态清零,全市供电可靠率达到99.996%……今后5年,这些“小目标”将逐一实现。
2018年,北京市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强轨道交通场站与周边用地一体化规划建设的意见》,提出在轨道交通车站周边打造微中心。
为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求,深入实施党中央、国务院批复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高质量、高起点规划建设怀柔科学城,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市规划自然资源委、怀柔科学城管委会,会同怀柔、密云两区政府,组织编制了《怀柔科学城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20年—2035年)》。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