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搜索
今年一季度,中国楼市出现复苏企稳势头。
北京4月3日,今年一季度,中国楼市出现复苏企稳势头。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重点工作进行了部署,其中涉及房地产的内容主要包括有效防范化解优质头部房企风险、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等。
在业内人士看来,作为强二线城市的武汉,此次调控措施满足了亲属投靠、多孩家庭、非本地户籍等自住需求,加上房贷利率的下调,形成“组合拳”效应。
4月26日下午,中南建设2021年度业绩交流会克服上海疫情影响,如期通过“云视频”面向股东、媒体和投资者召开。
2021年是房地产行业的转折之年。屡经调控之后,房地产告别了沿用20多年的“高杠杆、高负债、高增长”的“三高”模式,回归理性的发展航道。在行业面临调整和阵痛之时,个别房企接连“爆雷”,行业遭遇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虽然2022年楼市政策暖风徐徐袭来,但市场还在回温的路上。
不容忽视的是,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房地产业规模大、链条长、牵涉面广,对上下游相关产业带动效应强,对投资和消费影响重大,对经济金融稳定和风险防范具有重要的系统性影响。
3月24日,一则有关融创债务展期的传言在业内不胫而走。
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租购并举、建立多层次住房供应体系、提升居住服务质量等,都可以成为房地产行业探索新发展模式、形成新增长点的突破口和重要内容。
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租购并举、建立多层次住房供应体系、提升居住服务质量等,都可以成为房地产行业探索新发展模式、形成新增长点的突破口和重要内容。
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租购并举、建立多层次住房供应体系、提升居住服务质量等,都可以成为房地产行业探索新发展模式。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郭树清近期表示“我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状况趋于改善,房地产泡沫化金融化势头得到根本扭转。”在此背景之下,行业的金融环境得到一定改善。国内贷款占比从2021年全年的12%提升到了16%,恢复到了2021年同期水平。
近来,多地先后出台稳定房地产市场的政策。中新经纬独家获悉,山东德州市数家银行下调了个人住房贷款首付比例,首套房首付比由之前的最低30%降至最低20%。同时,云南昆明市也放宽首付比要求,能享受20%低首付的购房人增多。
近来,多地先后出台稳定房地产市场的政策。山东德州市数家银行下调了个人住房贷款首付比例,首套房首付比由之前的最低30%降至最低20%。同时,云南昆明市也放宽首付比要求,能享受20%低首付的购房人增多。
3月1日晚,郑州发布的“楼市19条”新政在市场上引发诸多关注。最为吸睛的一条是,对拥有一套住房并已结清相应购房贷款的家庭,为改善居住条件再次申请贷款购买普通商品住房,房贷执行首套房贷款政策。这意味着郑州打响楼市全面松绑第一枪,取消“认房又认贷”。
房地产泡沫化金融化势头得到根本扭转,银行业和保险业要更有针对性地支持扩大消费和投资,要做好对“新市民”的服务。
郑州发布的“楼市19条”最为吸睛的一条是,对拥有一套住房并已结清相应购房贷款的家庭,为改善居住条件再次申请贷款购买普通商品住房,房贷执行首套房贷款政策。
国新办就促进经济金融良性循环和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会上,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表示,从2017年到2021年,五年拆解高风险影子银行25万亿元,过去两年就压减11.5万亿元。五年时间内处置不良资产约12万亿元,最近两年处置6万多亿元。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状况趋于改善,房地产泡沫化、金融化势头得到根本扭转。一批高风险企业和违法违规金融机构得到有序处置。P2P网贷机构全部停止运营,未兑付的借贷余额压降到了4900亿元。
3月2日,国新办就促进经济金融良性循环和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会上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表示,2021年重点领域金融风险持续得到控制,宏观杠杆率下降大约8个百分点,金融体系资产扩张恢复到较低水平,房地产泡沫化、金融化势头得到扭转。
10月2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自然资源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闻发布会。自然资源部部长、国家自然资源总督察陆昊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从“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结果来看,建设用地供需矛盾突出;在土地资源紧约束的情况下,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全社会都应该增强节约、集约用地意识。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