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搜索
分城市来看,佛山、青岛、大连新房成交领涨,而二手房方面,杭州以172.8%的高涨幅位居首位,涨势强劲。
2022年龙湖集团实现营业收入2505.7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12.2%;剔除公平值变动等影响后股东应占核心溢利225.4亿元,同比增长0.5%;合同销售额为2015.9亿元,全年100%如期交付11万套以上房源……
近期,多地降低首套房贷利率至4%以下。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已有近30个城市调整了首套房贷利率。优化限购、降低首付、补贴税费、提高贷款额度也逐渐成为调控政策优化的“标准配置”。
2月10日,龙湖集团首次对外发布了“云河颂”产品品牌。
近期,多地降低首套房贷利率至4%以下。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已有近30个城市调整了首套房贷利率。优化限购、降低首付、补贴税费、提高贷款额度也逐渐成为调控政策优化的“标准配置”。
近期,多地降低首套房贷利率至4%以下。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已有近30个城市调整了首套房贷利率。优化限购、降低首付、补贴税费、提高贷款额度也逐渐成为调控政策优化的“标准配置”。
近日,武清新城板块一项目规划出炉,又一改善项目即将入市。改善盘的扎堆入市,或将成为2023年天津楼市的一大特点。
虽然广州一手住宅在2022年的成交量只有约7.2万套,是近五年的最低位,不过2023年的广州一手楼市,依然值得期待。其中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2023年的一手楼市供应量仍会比较充足。据专业机构初步统计,将会有逾80个全新项目陆续推出,从供应结构看,刚需产品和高端改善型产品继续并驾齐驱。
2021年7月,我国进入了实施“三孩”生育政策的时代,彼时,“三孩”的放开对楼市还未起到显著的影响。到了2022年,支持鼓励多孩家庭购房需求成为了各地优化调整楼市政策的重要方向,各地“因城施策”的楼市新政与生育挂钩,关于“多生孩子可多买房”的话题热度一时间不断攀升。
城市更新是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近年来,天津市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城市界面不断焕新、城市动能持续提升。
近日,中海新梅江地块和金地水西印项目规划出炉,两宗地块均为2022年三批次土拍中摘牌的地块,都将打造以改善为主的楼盘。
位于南京河西、城南、江宁的三家楼盘于11月16日同一天开盘销售,结果受到买房人热捧,三家楼盘几乎全部售罄,仿佛又回到了最为红火的楼市旺季。市场人士告诉记者,“改善”是这些项目最为重要的标签。
在当下普遍承压的市场,高周转、快回款似乎已经成为绝大部分开发商的核心课题,而真正能在产品端细心打磨的房企已是越发难得了,尤其是对于刚需产品来说,很少有开发商愿意投入精力和匠心,去为客户量身定制产品,而峯范北京却成为了北京房地产市场上的孤勇者。
全国人均住房面积上移,2022年人均城镇住房面积将超40平
同样的顺势而进,同样的趁势扩张。于1993年创立的老牌房企仁恒置地,因近年来谋求快速扩张导致毛利率、利润、口碑接连下滑,也同样的成为了多数房地产企业逆势而颓的缩影。市场周期更迭后,集创始人、掌门人于一身的钟声坚能否带领着仁恒在曾自认为“最安心的行业”中实现自己的百年梦?
随着十四五规划的落地,津滨双城格局逐渐形成,“横向发展,纵向延伸”成为天津发展的主旋律。
2018-2022上半年七区商品住宅80-100㎡产品供应量占比49%,呈扩大趋势,集中在金州北部和科技城板块中;100-120㎡产品占26%,集中在开发区小窑湾和科技城板块中;140㎡以上高改、顶级和80㎡以下刚需产品占比分别在3%和12%。80-100㎡产品销售量占比44%,走势稳定,主力板块为金州北部和体育新城;100-120㎡产品占22%,主力为开发区小窑湾和甘区“两城”;140㎡以上高改、顶级和80㎡以下刚需产品占比分别在5%和18%,需求稳定。
2022上半年成交同比2021年同期下降36%,供应同比下降57%,价格略有下降,同比下降4%;目前仍以刚需及首改型产品为主,但户型需求逐渐发生变化,由传统刚需两居户型逐渐提升为110-130㎡改善产品,成为市场主流。2022上半年烟台商品住宅成交量129万㎡,均价11355元/㎡;2022上半年商品住宅市场供不应求,但疫情影响,社会各行百废待兴, 市场信心不足、购房者观望情绪浓厚、置业更加理性,价格或阶段性平稳。
新北京第一居所—燕郊
南京又一次“松绑”限购。据了解,近日,南京放松了非本地户籍购房政策,在南京连续缴纳6个月社保,即可开具购房证明。业内人士认为,此次南京放松限购政策,和以往针对外地户口限购相比力度较大,进一步体现了南京当前房地产政策继续宽松的导向。值得关注的是,4月至今,南京频频调整楼市政策,不仅多次放宽限购,南京还通过放松限售、调整公积金购房政策、增加多孩家庭购房套数等方式松绑楼市。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