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搜索
北京6月1日,受各地供地“减量提质”影响,今年以来中国主要城市土地成交规模下滑,但地价明显上涨。
根据中指研究院数据:截至5月23日,22城2023年涉宅用地合计推出343宗,较去年同期减少210宗,规划建面3065.5万平方米,较去年同期下降44.2%;成交267宗,较去年同期减少115宗,规划建面2380.1万平方米,较去年同期下降33.4%,成交楼面价14700元/㎡,较去年同期上涨23.4%,平均溢价率8.2%,较去年同期提升3.1个百分点,土地出让金3498.8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17.8%。
5月18日,中国企业评价协会、清华大学房地产研究所、北京中指信息技术研究院主办,北京中指信息技术研究院中国房地产TOP10研究组联合发布了《2023中国物业服务上市公司TOP10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2022年,资本市场物业板块表现较为疲弱,前10个月一直处于震荡下行通道之中,11月随地产政策利好出台,下跌趋势被打破,出现一波较为明显的上涨,随后至今盘整。在此背景下,物业服务企业市值等方面出现了较大的分化,企业也不再追求盲目扩张,转而更加注重有质量的发展,优秀上市公司把握发展机遇,结合自身实际,拓宽服务边界,补齐服务业态,夯实基础物业服务能力,在行业整体增长放缓的大背景下,持续调整发展战略,顺势而为,备受投资者关注。
今年以来,各集中供地城市土拍有条不紊推进。5月11日,成都进行5月首场土拍,6宗宅地全部成功出让,其中主城区2宗宅地触顶摇号成交,至此,成都今年正式公告的35宗宅地,已经成交23宗。放眼其他集中供地城市,广州、上海、无锡等地已完成今年首批次集中供地出让。
2023年4月百城二手住宅市场均价稳中趋降,房价上涨动力略显不足
2023年4月百城二手住宅市场均价稳中趋降,房价上涨动力略显不足
“三道红线”自发布至今已有将近三年之久,2022年房地产行业进入深度调整期,房企生存难题日益凸显,部分房企爆发流动性危机,大型房企犹不能幸免,活下去成为行业的重要共识。
2023年一季度,房地产销售迎来重要转折。
奥体建设·云尚紫薇建面约182㎡稀缺洋房平层大宅加推在即。
1月10日,房地产咨询机构仲量联行发布2022年第四季度上海房地产市场回顾与展望报告。按照仲量联行的监测数据,住宅市场方面,全年一手商品住宅成交量同比下降4%,项目表现分化加剧,高端一手商品住宅项目价格小幅上涨。办公楼市场方面,2022年第四季度市场整体的租赁需求仍显谨慎,全年租金同比持平。长租公寓方面,租赁需求保持稳健,同时长租公寓受到投资者追捧,2022年全年大宗成交总数74宗中有15宗均为长租公寓。
2022年,没有哪一个行业比房地产更能感受到寒冬的凛冽。
宏观环境:政策端拐点已至,行业缓慢曲折修复
购房逻辑变了!
11月1日,上坤地产公告称,就有关于2023年到期的优先票据的同意征求于10月31日伦敦时间下午4时正届满。尽管上坤地产已取得大多数持有人的支持并竭力与持有人进行有效沟通,惟尚未取得未偿还票据本金总额75%以上的持有人的必要同意。
“金九”期间虽然房企销售略有好转,但是整体好转力度未达预期。
经过这一段时间以来房企积极自救,房企项目到访量显现回升,但多数城市实际认购表现平平,区域分化仍在加剧,仅有个别项目出现销售量较高。
9月29日,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穆迪确认中国金茂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发行人评级"Baa3",展望稳定。同时,穆迪报告预计未来12-18个月,中国金茂将保持良好的流动性,其销售亦将进一步改善。
2022年上半年,房地产从业者的日子过得较为艰难。疫情反复、楼市下行、资金回笼慢,翘首以盼的“红五月”未来,两拨偿债高峰却至,“内外交困”的行业格局下,上市房企交出了一份“分化加剧”的答卷。
8月份,百城新房、二手房价格环比继续下跌,且下跌城市数量创新高。
9月1日,中指研究院发布数据,据其对全国100个城市新建、二手住宅销售市场的调查数据显示,8月份,百城新房、二手房价格环比继续下跌,且下跌城市数量创新高。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