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搜索
厦门房价持续下行引发了市场关注,尤其是曾经的“高价地”入市后“赔本赚吆喝”,而厦门岛内一贯坚挺的房价也有下探趋势。热点二线城市厦门的房价曾经是“四小龙”之一,而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厦门的新房房价指数已经连续4个月下跌。
个别热点地块令人重温久违的土地“热拍”,但是摇号难知花落谁家,有惊喜,也有遗憾。历经线上线下两天竞价,北京第二批集中拍地于6月1日落幕,共挂出17宗地块,流拍3宗,成交14宗,总成交金额499.58亿元。在成交的14宗地块中,7宗底价成交,还有4宗地块竞拍至最终环节,溢价率达到上限15%。
延期一周后,北京第二轮集中供地在儿童节迎来收官。经过预挂牌、线上竞价两轮预热后,7宗地块于线下上演拉锯战。
据机构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已有20余城优化住房限购政策,部分城市或区域全面取消限购。
多个城市松绑限购,降低限购门槛,特别是出台针对人才、老年人、多孩家庭等人群的购房政策,这成为近期楼市政策松绑的新方向。
罕见!央行和银保监会周末一起出手,为楼市带来重大利好。15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下发《关于调整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根据通知,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调整为不低于相应期限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减20个基点。
受迫于地块两极分化的局面,历经多轮实战演练后,“精准投资”、“以销定投”已成为房企的拿地铁律。北京年度二批次土拍规则的多重优化,更提升了房企在五月底的土拍决战中杀出重围的动力。
2022年以来,伴随楼市下行压力加剧,全国各地政策暖风频吹,但从CRIC监测数据来看,3月,全国百城成交同比跌幅仍有扩大趋势,降幅高达51%。
表面上看,某些中介利用经营贷与房贷利率的“倒挂”,可以解居民的“燃眉之急”。实际上,有关操作的合规性和经济性都值得商榷。多方应继续协同发力,大力压缩经营贷流入房地产市场的套利空间,坚决落实中央关于“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要求。
2022年以来,伴随楼市下行压力加剧,全国各地政策暖风频吹,但从CRIC监测数据来看,3月,全国百城成交同比跌幅仍有扩大趋势,降幅高达51%。
土地,是城市的年鉴,每一块土地的成功拍出、每一纸土地开发令的签署,都是记录城市发展进程的脉络,也是对城市自身价值的深刻注解。
在资本利益的推动下,两代人或许注定隔“河”相望。一方选择撤资套现,落袋为安;一方选择加仓深耕,共渡难关。
3月16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22年2月70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指数,2月份,70个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城市分别有27个和10个,环比下降城市分别有40个和57个。对此,诸葛找房数据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陈霄在接受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一线城市表现出超强的韧性,价格率先回升,以南京、宁波为首的长三角热点二线城市也崭露头角。
开局就是冲刺!纯新盘公布案名,最快的月底入市,还有4幅高含金量的地块强势补仓……虎年刚开始,近几年大热的城北燕子矶板块就给市场带来了新的惊喜。
受春节假期以及疫情反复等影响,2月全国房地产市场未见明显恢复迹象,不过一线城市在此环境下率先回升。
步入2022年2月,受春节假期、疫情反复以及行业信心偏弱等影响,全国房地产市场仍未见明显恢复迹象,整体行业环境修复尚需时日。
2021年,中国房地产行业经历了一个较大的发展波动。
1月13日晚间,随着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发布的一则公告,北京两个“压箱底”的明星楼盘——海淀区北二环至三环的学院里、东城区南二环边的永定府终于传来新消息,开盘在望。
打新潮、积分制、学区房转凉、二手房速冻……这些关键词都成为2021年上海楼市的新特征。
南京不缺公寓,但缺高端公寓。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房企早八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