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搜索
2月7日,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在郑州召开,会上通报了2023年重点工作。会议明确,今年将进一步规范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逐步提高预售门槛,以郑州、开封为试点,积极探索预售制度改革和现房销售。
近日,多地将“现房销售”写入土地出让文件中。
对于商品房预售制度的讨论还在继续,福建省会福州的一个新动态引发了各方关注。
据福州市永泰县人民政府官网15日披露的一则公告,永泰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决定以拍卖方式出让县辖区一幅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
土地市场是楼市的晴雨表。近日,多地迎来第三批次集中供地。作为今年最后一次集中供地,第三轮供地规则有何调整?是否会延续此前土地溢价率走低的现象?尤其是北京在第三批次集中供地时,有6宗地被设置了竞现房销售环节,这将对市场产生哪些影响?
土地市场是楼市的晴雨表。
昨天,记者从市规自委获悉,本市本年度第二批次集中出让的11宗商品住宅用地进行了现场竞价,共涉及海淀、丰台、大兴、昌平、房山、门头沟等6个区,土地总面积约53公顷,规划建筑规模约115万平方米,可提供保障性租赁住房以及共有产权住房面积约20万平方米。
10月13日,据中指研究院分析称,北京二批次共推出43宗涉宅用地,其中26宗因无房企报名延期,5宗因仅有一家房企参与网上竞价提前底价成交,剩余11宗于今日完成现场竞价。
截止今天下午三点,北京第二批集中供地竞买申请已经截止。据不完全统计,京投、中建、中海、金隅等企业参与报名16宗地块,26宗地块未有房企报名,其中中海累计报名8宗地块。
在第二批集中供地期间,各地接连出现延期出让、终止挂牌、地块流拍等情况。据统计,目前有11座城市已经完成第二批土地出让,成交总金额2688.5亿元。从成交结果中看,第二批集中供地中民企身影明显减少,央企成为此轮拿地“主力军”。
8月30日晚间,北京发布2021年第二批次住宅用地出让公告。公告显示,本次共挂牌43宗用地,总面积约245公顷,总建筑规模约496万平方米,除一宗招标项目外,起始总价约1359亿元。
“住有所居”的现实意义在于人人有房住,而非人人买房住。伴随着一系列政策的落地,在可预见的未来几年,国内住房保障体系将会不断得以完善。土地溢价率的高低与保障性住房的地块供给,能够直接反映一座城市对于“住有所居”政策的理解和执行。
8月30日夜间,北京公布第二批集中供地名单,43宗地块均制定了未来房屋的销售指导价,开发商在拿地时,需书面承诺未来售价不得超过销售指导价。
8月30日晚,本市土地交易市场发布了本年度第二批次住宅用地出让公告,共计43宗用地,土地总面积约245公顷,总建筑规模约496万平方米。
落实税收法定原则有新进展,又有新的税法即将实施。在《契税暂行条例》基础上“升级”为法律,《契税法》将于2021年9月1日起施行。近日,网上热传“《契税法》实施,买房成本要增加了”“契税1%-3%即将成为过去式,要买房的抓紧了,再不买房就要多付契税了”等消息。真实情况是这样吗?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落实税收法定原则有新进展,又有新的税法即将实施。在《契税暂行条例》基础上“升级”为法律,《契税法》将于2021年9月1日起施行。
落实税收法定原则有新进展,又有新的税法即将实施。在《契税暂行条例》基础上“升级”为法律,《契税法》将于2021年9月1日起施行。
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推动城市南部地区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
557.7亿元的全口径销售额,同比增幅近五成。在上市后首个完整的半年财报季里,金辉给出的是一份靓丽的成绩单。
年初低迷的北京二手房成交市场,今年走出了一根阳线,一路保持高歌猛进的势头。11月二手房成交量创下半年新高。截止11月底,今年北京二手房网签量已经超过去年全年总量。预计年底置业者入市积极性仍然较高, 成交规模保持相对高位,整体预期平稳, 房价普涨动力不足, 但优质板块、优质学区的次新房源受热捧, 价格或将阶段性修复。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