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搜索
最近,集中供地政策的一大变化引发市场关注。自然资源部下发的《关于进一步规范住宅用地供应信息公开工作的通知》中,并未对住宅用地出让次数作出要求。
最近,集中供地政策的一大变化引发市场关注。自然资源部下发的《关于进一步规范住宅用地供应信息公开工作的通知》中,并未对住宅用地出让次数作出要求。
房企应在销售端提升交付力、产品力、打通线上线下渠道等措施加速销售回款,在拿地端通过换仓一二线城市、聚焦收敛于城市群建设来有效把握市场机遇,合理安排销售和拿地节奏,实现稳健发展。
12月19日,成都今年第四批集中供地落下帷幕。16宗涉宅地块中1宗流拍,14宗以底价成交,位于高新区的1宗宅地则以近15%的溢价率被招商蛇口竞得,本批次土地出让金总计约104.27亿元。
前不久,湖南长沙宣布调整土地供应模式,不再每年集中供应住宅土地,而将恢复常态化更新。同时,江苏徐州、陕西西安、江西南昌、广东东莞、浙江金华和温州等自发集中供地的城市均表示土地供应将恢复常态。
11月30日,济南发布2022年度第四批次集中供地计划,其中包含12幅住宅用地,起拍价约54.36亿元。除了济南外,近期包括南京、武汉、苏州、无锡、长沙等城市已经发布或实施了第五批次供地计划。
前不久,湖南长沙宣布调整土地供应模式,不再每年集中供应住宅土地,而将恢复常态化更新。同时,江苏徐州、陕西西安、江西南昌、广东东莞、浙江金华和温州等自发集中供地的城市均表示土地供应将恢复常态。
处于深度调整周期中的房地产行业,在强有力政策支持下有望实现回暖复苏,重回平稳健康发展轨道。与此同时,一些顺应行业新形势的模式,正在从过去的蓄势待发逐步发展壮大,比如房地产行业的代建模式。房地产代建模式也被称为轻资产模式,其特征就是投资和开发相互分离。过去房地产开发企业需要通过大量融资拿地进行房地产开发,代建模式下,代建企业接受投资方的委托,不再融资拿地,而是仅仅部分或者全程参与房地产的设计、开发、管理和服务等环节。代建企业通过专业的管理和服务,输出标准体系、产品体系、品牌体系以及资源体系,通过输出这些资源为委托方带来价值提升。
11月17日,“晋津同源,携手同辉”山西建投津门城市级品牌发布会暨天津媒体见面会盛启。
自2021年22城土地集中出让以来,房地产的土拍热度一再走低,不仅仅是集中供地的22城,全国土拍热度都出现不同程度下降。由于部分房企在短期内显示出流动性困难,城投公司一度成为土地市场的主力军。但近期数据显示,平台公司在土地市场“托底”的意愿也有所下调。
自2021年“两集中”供地政策出台,供地拍地模式自此发生明显改变,由以往的零散供应变成集中的“放量供地”,房企拿地节奏也面临重新调整,同时,土地市场与房地产投资、买卖等多方面领域有着千丝万缕的连续,拿地主角的悄然生变备受市场关注。
航双路(和宏道-先锋东路)正在办理前期手续,预计2023年4月进场,2023年年底前完成建设。
10月31日,济南第三批次集中供地收官,本次共推出18宗涉宅用地(含莱芜、章丘、济南起步区地块),总规划建筑面积143.31万平方米,总起始价56.48亿元,最终所有地块均底价成交。
整体来看,地方政府回购新房项目,既实现了去库存导向,对盘活市场、加速楼市去化有一定积极意义,也有助于扩充当地保障房等的房源储备。
继第一批民企示范生获得增信融资后,第二批“中债增”全额担保房企名单呼之欲出。随着房地产金融化泡沫化已得到实质性扭转以及监管部门对房企融资增信力度的加大,更多民营房企融资或将迎来曙光。
在房地产业务狂飙突进的时候,代建业务被多数房企视为边缘生意。但当地产下行,冰封疲软之时,不需出地出钱,只需出人出力的代建业务俨然成了镶了金边的香饽饽,人人企图能分一杯羹。
9月15日,经过一天竞拍,杭州2022年第三次土地集中供地收官。
在7月“业主停贷”事件发生后,银保监会三次发声回应,此后“保交楼”首次被写入中央政治局会议公告中。这意味着,“保交楼”成为今年房地产工作的重中之重。
据媒体报道,复星集团正在洽谈出售广州复星国际中心主塔(北塔),接盘方为一家城投公司。
业内人士认为,保障性租赁住房REITs的上市,拉开行业金融化的大幕。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