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搜索
智能管理让市政设施更安全、智慧平台让出行更快捷、智慧社区让生活更美好……当前,不少地方都在布局基于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以下简称“新城建”),推进城市转型升级。“新城建”新在何处?进展如何?近日记者进行了采访。
所以,近一个月来,地产行业优势凸显,全国70城松动,甚至有城市已经开启了涨价模式。经国家统计局初步核算,从2022年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来看,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27765亿元,同比增长0.7%,(数据来源:统计局网站)支柱产业地位不动摇,楼市向好趋势显著,盯紧优质资产是王道!
昨日,由市政府办公厅、市网信办、海河传媒中心共同推出的《公仆走进直播间》特别策划:“向群众汇报──2022区长访谈”播出第七期,邀请东丽区区长贾堤走进节目,围绕东丽区引育新动能盘活闲置资源、促进资源要素向产业链汇集、推动东丽湖地区生态产品价值转化等话题和大家深入交流,并回应听众提出的问题。
缓慢增长的南都物业,正是当下中型物企的普遍真实写照。
近年来,宁河区主动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放大未来科技城平台作用,全力以赴抓招商、上项目、强载体、优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势能不断积蓄。
2021年是房地产行业的转折之年。屡经调控之后,房地产告别了沿用20多年的“高杠杆、高负债、高增长”的“三高”模式,回归理性的发展航道。在行业面临调整和阵痛之时,个别房企接连“爆雷”,行业遭遇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虽然2022年楼市政策暖风徐徐袭来,但市场还在回温的路上。
14日从北京市发展改革委了解到,近日《北京市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2022年工作要点》正式印发。要点提出,北京将以构建现代化首都都市圈为统领,带动协同发展重点领域取得新突破。
不容忽视的是,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房地产业规模大、链条长、牵涉面广,对上下游相关产业带动效应强,对投资和消费影响重大,对经济金融稳定和风险防范具有重要的系统性影响。
4月1日,天津规划与自然资源局公布了《天津市2022年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2022年,全市计划供应国有建设用地4710公顷。其中,普通商品住宅用地600公顷,占住宅用地供应量的79%。
2022年度全市计划供应国有建设用地4710公顷,较2021年增加18%。
项目将进一步完善产业链条、壮大产业体量、丰富产业形态、提升产业层次,不断提升静海“以商招商”的能力,成为撬动产业体系持续升级的“有力支点”。
3月10日,静海区举行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仪式。22个重点项目,总投资约130亿元,涉及机器人研发、环保设备、新能源、生态农业等产业。
8年来,北京市紧紧抓住疏解非首都功能“牛鼻子”,持续加强与天津、河北两省市的协同联动,推动雄安新区和城市副中心“两翼”联动发展,产业发展活力持续增强,重点领域任务取得新突破,区域协作水平持续提升,努力交出冬奥会筹办和本地发展两份优异答卷。
近日,从河北省政府网站获悉,《河北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印发。据悉,规划提出,构建与区域功能定位相适应、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与产业发展方向相契合的“一核、两极、四带、多集群”发展格局。
随着山东第一座天街-龙湖济南奥体天街开业一周年,龙湖TOD也正式开启了在济南遍地开花的高光时刻。龙湖济南北宸天街快速拔地而起,济南西客站TOD项目成功落地,短短的时间内,龙湖TOD已成三足鼎立的姿势,向泉城市民昭示着未来生活的到来。
2021年,建筑材料行业主要生产指标、效益指标同比保持增长,经济运行总体保持平稳,但建材市场需求不及预期,产业和市场分化较为明显,大宗商品价格波动、能耗“双控”政策实施等增加了建材行业的波动性。
2016年,美的置业加速全国化布局,在调整城市布局后进驻广州、合肥、成都等一、二线城市,努力提升企业的抗风险能力;2018年,美的置业在港股上市,随后成功跻身千亿规模房企队列。美的置业的出现,对于整个行业而言,更添了一份“美”。
“城市中心”建邺区乘势而上,实现良好开局
昨天,天津海河设计集团有限公司隆重举行揭牌仪式。
12月6日发布的《经济蓝皮书:2022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指出,积极推动房地产业“软着陆”。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房企早八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