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搜索
5月24日,四川省自然资源厅发布关于征求《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规划》)社会公众意见的公告,征求意见建议时间为5月24日至6月22日。《规划》由自然资源部指导四川省和重庆市共同组织编制。规划面积18.5万平方公里,2022年地区内常住人口约9700万人,GDP约7.7万亿元。
根据《规划》,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将以“两中心两地”战略定位,构建“一区四屏,一轴五带”国土空间总体格局,优化农业、生态、城镇空间布局,完善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彰显巴蜀自然文化空间魅力,促进毗邻地区融合发展。《规划》还提出了阶段性目标。其中,到2025年,国土空间底线得到严格管控,区域比较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相互协调、优势互补的国土空间保护利用格局初步形成,为全面实现“两中心两地”战略定位打下坚实基础。
发展沟域经济建设美丽乡村、推进百项重点工程、以四季文旅生态优势建设“最美昔阳红”……今年以来,山西省昔阳县调强一产、调优二产、调活三产,全力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上海3月29日,从2023年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推进工作会议上获悉,2022年,文创产业占上海全市GDP的13%左右,文创从业人员人均产出达170万元(人民币,下同)。2023年,上海将加大文创领域新技术、新业态、新趋势研究,培育智慧旅游、智慧文博等数字文创新业态,跑出跨界发展“加速度”。
3月22日上午,中关村工业互联网产业园项目二期开工动员大会在石景山正式启动。这座投资达90亿元、总建筑面积达45万平方米的产业园,迎来核心区二期正式开工建设的新进展。
18日从雄安新区首届科技·人才·创新周新闻发布会上获悉,雄安新区着力打造有雄安特色的人才政策服务工作体系,形成引才聚才的强大合力,新增各类创新创业人才2.5万名。
北京2月25日,2023年开年,北京丰台商务楼宇经济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全区新落户企业2029家,13家重点楼宇新签约面积超11万平方米,北京丽泽金融商务区整体出租率已达80%,商务楼宇呈现入驻企业数量和签约面积“双增长”的良好态势。
2月23日下午,北京CBD商会(以下简称“总商会”)成立,将充分发挥平台作用,推动区域全产业链协同发展,为区域高水平的开放提供保障。
北京1月4日,目前,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北区已正式入驻40余家企业,南区一期二期已建成即将投入使用。2023年,大兴区将以氢能示范区南区为试点,探索搭建以分布式新能源为基础的多能接入、多能互补园区能源服务体系,打造京津冀首个氢电耦合型零碳园区,形成可推广、可借鉴的零碳园区系统解决方案。这是记者从4日召开的北京市大兴区两会上获悉的。
当下,正值“2022上海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周”,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副主任刘平15日透露,未来,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将携手生物医药特色产业园区、国际知名企业、投资机构等多方力量,进一步以创新思维聚焦产业新趋势,回应产业新关切,共同推升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能级,全面助力上海建设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10月25日,长三角基础设施REITs产业联盟“投资者与原始权益人交流专场活动”成功举办。会上,机构投资者就基础设施REITs资产选择、估值、发售、战略配售及信息披露的感受和建议进行了交流,并对市场关注的清洁能源、旅游景区、市政基础设施类项目等话题开展了讨论。
首批保障性租赁住房REITs试点项目申报,释放出了积极信号,预计未来将有更多保障性租赁住房REITs项目涌现。
佳兆业集团出险以来,积极自救、率先探索走出“央企+AMC+出险企业”纾困路径。同时,基于20余年在城市公共服务领域的积累。
2月24日,“中国能谷”(启动区)项目在南京麒麟科创园正式开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长三角一体协同的千亿级规模能源创新产业集群,预计年营收规模超过2000亿元,平均年税收超10亿元。
不剥夺后期个性化软装设计空间,可谓未来发展大势所趋。但是,在现如今的南京楼市中,期房占据了一大部分的市场份额,现房在市面上可谓是屈指可数。新保弘·领东苑在匠者手中经过数千个日夜的打磨,以品质全装现房交付,匠心务实,拒绝空谈。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明确,要把握要素流动和产业分工规律,围绕重庆主城和成都培育现代化都市圈,带动中心城市周边市地和区县加快发展。
华宇两江御临府,位于重庆两江新区龙兴核、御临河畔,与天街(建设中)为邻
从大规模棚户区改造到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从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到发展长租房市场,近年来,我国住房发展向住有所居目标大步迈进。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依托辐射带动能力较强的中心城市,提高1小时通勤圈协同发展水平,培育发展一批同城化程度高的现代化都市圈。建设都市圈,提升区域发展竞争力,已成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一项重要任务。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依托辐射带动能力较强的中心城市,提高1小时通勤圈协同发展水平,培育发展一批同城化程度高的现代化都市圈。建设都市圈,提升区域发展竞争力,已成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一项重要任务。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