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搜索
北京3月20日, 虚假宣传、霸王条款、新房漏水、墙皮鼓包、房屋开裂……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2022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显示,商品房消费领域的问题依然不少。
“房子是我建的,价格由我定”“买房子签合同,什么条件都是我说了算”……在房地产市场,不少开发商对相关法律法规视而不见,与购房者签订“霸王条款”的事情时有发生,让购房者的合法权益受损。为此,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市场监管部门联合消费者组织曝光了购房合同中的五大“霸王条款”。
在房地产市场,不少开发商对相关法律法规视而不见,与购房者签订“霸王条款”的事情时有发生,让购房者的合法权益受损。
多地持续出台形式多样的整治举措规范楼市交易,最终目的是形成健康发展的房地产市场。为消除房源信息不对称性,形成行业良性竞争格局,推行“房源联卖”模式即全行业共享房源势在必行。
今年9月1日,《北京市住房租赁条例》开始施行,这部地方性法规针对“打隔断”群租、“黑中介”不退押金等问题作了规定。
多地出台政策措施规范住房租赁,对维护消费者权益提出更加明确的要求。
今天,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房屋领域不公平格式条款(俗称霸王条款),涉及装修公司将材料费转嫁给消费者、物业公司在物业管理费外要求业主分摊公用费用等。
今年以来,由于市场结构改变和疫情等因素的影响,加之购房者对于市场的不确定性增加,提前还房贷的人逐渐增加。
北京6月14日消息 为切实保障广大购房群众的合法权益,防范新建商品房交易风险,增强购房群众的安全感,广州市住建局近日在官网发布了《广州市新建商品房交易事项风险提示》,将购房过程中需重点关注的十大风险事项进行提示。提示广大购房群众要认真查看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权属证书,不要轻信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口头承诺,不要使用经营贷、消费贷等。
二手房交易时间长、环节多,许多交易环节都在人为影响下进行。在二手房买卖过程中,能对当事人起到约束作用的只有中介方和购房合同。有些买房合同中的猫腻很多,购房者一不小心就会掉坑里。那二手房合同怎么签才最保险?
10月底,北京望京某二房东卷款跑路,涉及百余名租户,有租户甚至被骗走十几万元租金。11月11日,北京朝阳区一名“二房东”和其他中介竞争房源失败,伙同两名中介人员闯入租客家中“寻仇”致一人轻伤,被警方带走。
据深圳市龙岗区住建局网站消息,日前,该局发布《龙岗区关于房地产项目全周期管理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公示时间为2021年11月23日至12月22日。《意见稿》拟明确,对房地产开发企业未按照价格备案制度实施明码标价、变相进行价外加价,实施霸王条款等问题进行严厉查处;鼓励开发企业探索7天无理由退房机制。
报告显示,居住需求是老百姓最重要的消费需求之一,通常也是单笔支出最大的消费。普通消费者由于商品房交易频次少,相关知识比较缺乏,而房产交易中又关联金融等多个行业,使得商品房交易问题复杂化,消费者通过买卖商品房实现居住需求的同时,也经常发生消费纠纷。
中新经纬11月2日电 中国消费者协会2日在其网站发布商品房投诉情况专题报告,梳理买房五大“避坑”指南。
有不少群众呼吁,多年来几乎一成不变的房产中介费收费模式也到了该改改的时候了。更为精细化、定价合理的收费模式,既符合市场经济客观规律,也能切实减轻群众购房负担,更是体现房产经纪人劳动价值的有益之举。
8月13日,福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发布《关于2021年第三次公开出让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公告》的补充公告。
退改纠纷、大数据“杀熟”、限制交易条件、霸王条款、不合理低价游、捆绑搭售……当下,在线旅游问题不少。
二手房交易时间长、环节多,许多交易环节都在人为影响下进行。在二手房买卖过程中,能对当事人起到约束作用的只有中介方和购房合同。有些买房合同中的猫腻很多,购房者一不小心就会掉坑里。那二手房合同怎么签才最保险?
住房问题关系民生福祉,装修亦然。然而,多级转包套路多,监管缺失维权难,满分承诺负分施工,精装房变“惊装房”……群众吐槽装修市场处处坑。一些地方相关矛盾纠纷突出,成信访高发领域。
住房问题关系民生福祉,装修亦然。然而,多级转包套路多,监管缺失维权难,满分承诺负分施工,精装房变“惊装房”……群众吐槽装修市场处处坑。一些地方相关矛盾纠纷突出,成信访高发领域。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