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搜索
中指研究院20日发布的2022中国房地产上市公司TOP10研究报告显示,2021年中国房地产上市公司总资产规模增速创新低,“增收不增利”态势显著。
屡次想“抛弃”房地产的格力地产,如今依然要靠地产撑起大局。
营收来源高度集中的特发服务,正感受到“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苦涩与无奈。
近两年来,随着针对房地产行业的监管持续深入,房企销售规模增速呈现为放缓态势。2021年,部分房企甚至出现了规模负增长,这直接影响到企业整体结算规模。
近两年来,随着针对房地产行业的监管持续深入,房企销售规模增速呈现为放缓态势。
出台近两年的“三道红线”政策将房地产行业推进调整通道,举债扩张的“高周转”发展模式已经退出舞台。在此背景下,百强企业的“规模”也不再是“万金油”。
出台近两年的“三道红线”政策将房地产行业推进调整通道,举债扩张的“高周转”发展模式已经退出舞台。
随着房地产黑铁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房企陷入暴雷、甚至年报“难产”等窘境,以“代建第一股”“代建第二股”为代表的绿城商管和中原建业却表现出了明显的“逆周期”特征。
3月30日,大唐集团控股(以下简称“大唐地产”)发布经审计的2021年度业绩报告。
险资入股房企已是司空见惯,很多大房企的背后,都有险资的身影。但是今年以来,包括万科、金地集团、华侨城、金融街在内的多家企业遭遇险资减持,这在往年很少见到。
近日,退市后的首创置业拟转让旗下首万誉业(上海)物业51%股权及首置物业100%股权。随着物企行业普涨风口已过,物管企业估值两极分化。在此背景下,首创置业开始出售旗下物业资产,放弃当下物业板块上市。
近年来,在“房住不炒”这一总基调下,地产行业政策频出,从“三线四档”到“双集中”供地、融资收紧等补充政策,加之最近提出的“住有所居”新基调,地产行业面临的困境与变革愈发汹涌,深层次的逻辑正在悄然变化。
8月,销售业绩平平的背后,品牌建设开启了一波动手术的调整。无论是企业战略、人才战略、科技赋能还是多元化营销方式,房企们想尽办法保持品牌建设与传播,提升品牌影响力。
2021年,老牌房企华远地产将销售规模定为180亿元。而日前公布的上半年财报显示,销售签约额59.26亿元,同比增长16.72%,销售目标完成率仅为33%。
上半年房企经营成色如何?南方产业智库联合暨南大学经济与社会研究院,通过各家房企2021年中报及Wind、同花顺iFind的数据信息,对纳入上市房企60健康指数(HFI-60)监测范畴的企业上半年的成长能力、盈利能力以及房企普遍关注的“三道红线”达标情况进行了分析和解读。
杭州突然传来大消息,房东可在房管局线上平台自主挂牌,打破依赖中介销售模式,买二手房可省数万元中介费!
7月底,新大正发布2021年上半年业绩报告。
从首创置业私有化举措与其剥离奥特莱斯业务来看,首创置业与首创钜大的半年报都是不错的行业研究样本。
首批集中供地逐步进入高峰期。从目前情况看,北京、深圳、杭州、重庆等热点城市地块竞争激烈,不少房企不惜牺牲利润也要拿下目标地块。专家表示,热门地块竞争加剧,高地价、高自持、限售价成交地块频现,房企“舍利求地”成为普遍现象。
房企年报密集发布。披露的数据显示,2020年与过去相比,拼规模扩张已不是房企常态,而调整负债结构、降低负债率、增加现金流成为房企关注焦点。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房企早八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