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搜索
楼市刺激政策频出,全国楼市4月延续了3月的火爆走势,成交量赶超3月。不过,在楼市库存“有序消化”定调下,不同城市政策将会呈现不同特点,一些城市将着力于限制楼市过快上涨。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前4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2.54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7.2%,增速较1-3月提高1个百分点,而这一情况的背后是商品房销售市场升温的带动。数据显示,前4月我国商品房销售同比增长36.5%,增速比前3个月提高了3.4%。在业内看来,在各项去库存政策的带动下,楼市全面复苏正在加速,尤其是信贷刺激的推波助澜让去库存压力得到一定缓解。
前4月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效果有效释放,多个房地产典型指标持续向好。但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指标向好,但城市分化依然是需要关注的主要问题。
昔日因总价过高而二度流拍,后被龙湖保利首开联合体于去年以64.83亿元竞得的北京孙河高价地块,日前确定案名为“景粼原著”,预计于5月下旬正式亮相。也因此,将掀起中央别墅区孙河板块新一轮争斗,但据数据显示,目前顶豪市场销售已在下滑,所以,未来北京豪宅项目销售将进入困难期。
在北京新一轮的区域发展格局逐渐成型的背景下,北京南城大兴区域新机场、新国门板块的崛起就变得格外引人注目。
尽管房企在4月的销售数据,环比3月有了轻微回落的迹象,依然不妨碍大多数房企在2016年首个4月便收获颇丰。业内人士认为,去库存的大背景之下,房企达成年度目标的可能性将大大提升,无论是提高销售目标还是龙头之争的加剧,都有可能在今年内出现;但尴尬的是,增收不增利的现实仍将成为房企发展的痛点。
通州商务型公寓限购的细则发布后,通州运河核心区的商办项目售楼处冷清下来。
记者在实地走访时发现,几个前期热点的通州公寓类项目目前售楼处内人流稀少、门庭冷落。而与此同时,因限购不得不离场的购房人,已经悄然转移至毗邻通州的大兴、房山甚至门头沟和顺义市场,在短短几天时间内,这些接盘板块成交量应声而起。
到目前为止,有122家地产上市公司公布了一季报,总营业收入达到了2100.96亿元,同比涨幅高达53.3%。在市场升温的基础下,四分之三的企业成交上升,只有32家企业营收出现下滑。
一纸最严限购令再次降临通州,为火热的通州商住楼浇了一盆冷水。据中原地产数据显示,自5月6日限购以来,通州商务公寓的成交为“零”。北京晨报记者了解到,部分楼盘已暂时“封盘”,以应对限购。
3月下旬以来,沪深等一线城市接连出台楼市“收紧”政策,将不少购房需求挤压到周边地区和二线城市,随后的4月份包括南京、杭州、天津等城市房屋交易量价“蹿升”。面对这一局面,多地为此接连出招:或加码限购限贷举措,或推出更直接的限价规定,以达到“控房价”、“稳市场”之目的。
在5月5日推出三宗土地出让之前,北京已有68天没有经营性土地供应。过去两年,北京的商品住宅用地供应计划完成率均不到64%。一面是巨大的供应缺口,一面是涌动的市场需求,在“地王”的刺激下,分析人士认为,恐慌情绪已经开始酝酿。
一季度以来,多地先后出台针对房地产市场“因城施策”的调控措施,其中上海、深圳等地的收紧性政策最为业内所关注。
一季度以来,多地先后出台针对房地产市场“因城施策”的调控措施,其中上海、深圳等地的收紧性政策最为业内所关注。
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近来出台政策,抑制房价过快上涨。随之而来的是环一线城市的房价迅速蹿高,地方政府为此收紧房地产政策,由此引发争议:政策该踩刹车还是趁机去库存?
“今年楼市回暖主要体现在一二线城市,三四线城市去库存的压力还是很大。”银行业人士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商业银行的房地产信贷政策分化趋势将更加明显,三四线城市的房地产开发贷料持续收缩。分析人士认为,一线城市楼市今年一二季度呈显著回暖趋势,但这种爆发性回暖并没有扩散至三四线城市,也不可能持续太久。随着房地产及相关的金融政策回归平稳,一二线楼市的增长将放缓,房地产开发贷、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等需求都将随之降温。
一季度以来,多地先后出台针对房地产市场“因城施策”的调控措施,其中上海、深圳等地的收紧性政策最为业内所关注。在此基础上,4月份以来一线城市及一些热点二线城市降温明显,并带动整体楼市的成交量连续多周出现回落。业内分析认为,由于前期市场需求严重透支,随着近几周成交量持续降温,二季度乃至下半年楼市将迎来新的调整期。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房企早八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