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搜索
近期,房地产行业上市公司上半年业绩预告陆续发布,随着中报验证期的临近,板块内部的分化继续加大。Wind数据显示,截至7月16日收盘,申万房地产板块小幅上涨0.01%,收报3414.30点,板块今年以来跌幅10.77%。
在深圳二手房参考价的调控威力显现之后,今年7月,宁波、成都、西安等多地加入二手房价管控的行列,上海也提出二手房挂牌价核验。随着二手房参考价格的相关政策在各地密集发布,预示着楼市调控正在转向二手房市场。
作为2021年房地产行业的新生事物,“集中供地”从根本上改变了试点城市土地市场的运行逻辑。至6月末,首轮集中供地土拍均已结束。克而瑞研究数据显示,22座重点城市首轮集中供地共计出让含宅地块782幅,成交金额达到10486亿元。
作为2021年房地产行业的新生事物,“集中供地”从根本上改变了试点城市土地市场的运行逻辑。至6月末,首轮集中供地土拍均已结束。克而瑞研究数据显示,22座重点城市首轮集中供地共计出让含宅地块782幅,成交金额达到10486亿元。在集中供地模式下,城市间的洗牌与分化在加剧,既有热度居高不下的城市,也有以地块底价成交、甚至流拍的城市。业内人士表示,随着第二、三批集中供地的来临,未来城市、企业间的洗牌与分化仍会加剧,其中龙头房企策略仍是率先“抢跑”,且优势显著。
一年过半,在集中供地推动下,全国热点城市土地出让金数据亮眼。上海、北京、南京和广州上半年土地出让金也超千亿元。
一年过半,在集中供地推动下,全国热点城市土地出让金数据亮眼。
在房地产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和市场多变的形势下,中小房企想要在群雄环伺的格局下突围,并非易事。于地产行业,粗放式发展、高毛利时代正渐行渐远,唯有坚持长期主义的企业,才能在大浪淘沙的环境中留下来,通过聚焦、深耕、突破,实现有质量增长。
截至2021年5月31日止,大发地产实现累计合同销售金额约为人民币208.09亿元;累计合同销售面积为1,299,393平方米;平均销售价格为每平方米约人民币16,014元。
5月下旬,碧桂园服务、雅生活相继宣布大额配股,合计融资超130亿港元。其中,碧桂园服务配售所得款项超百亿港元,突破物业行业单笔融资额的纪录。
碧桂园、雅生活相继宣布大手笔配股融资超130亿港元,行业并购扩张加速。而小型物业企业不是在上市的路上,就是在被并购的路上。
5月楼市供应低迷下总成交微降,城市冷热不均。6日,亿翰智库发布5月地产月报显示,具体来看,监测的40城数据显示,5月商品住宅成交面积2446.1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0.9%,环比下降5.2%。克而瑞研究中心报告也显示,5月,一线城市成交环比皆降,北京、广州同比涨幅明显收窄,上海、深圳同比更是步入下降通道。二三线城市分化加剧,重庆、杭州成交创年内新高,昆明、南宁、郑州等同比跌幅在40%附近。
从地产开发到城市运营,中国金茂已经深入城市的肌理中,与城市共生,与时代并进。
继开年后接连在浙江丽水、湖北武汉、广东汕头等地获取多个优质地块后,3月17日,上坤地产在一日之内落子无锡和蚌埠两城。
融创中国的业绩增长,离不开高质量的土地储备布局与持续的产品力升级。
3月12日,融创中国(下称“融创”,01918.HK)披露2020年业绩报告。2020年全年,融创录得营业收入2305.9亿元(人民币,下同)。
3月5日,上坤地产(6900.HK)发布2021年2月未经审核营运数据。
春节过后,房企在偿债压力以及融资监管的预期下,积极制定融资计划。从最近3天来看,房企在债券市场的融资计划就超300亿元。
春节过后,房企在偿债压力以及融资监管的预期下,积极制定融资计划。从最近3天来看,房企在债券市场的融资计划就超300亿元。
春节过后,房企在偿债压力以及融资监管的预期下,积极制定融资计划。从最近3天来看,房企在债券市场的融资计划就超300亿元。
2021年,伴随越来越多的“监管红线”落地,房企业绩“不增长”甚至“负增长”或成常态。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房企早八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