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搜索
本市将建立居家养老巡视探访服务制度,今年拟巡访老年人数不少于5万人。昨天,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北京市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系列新闻发布会,以人民为中心,今年本市将推出一系列养老惠民举措。
本市将建立居家养老巡视探访服务制度,通过电话问候、上门巡访等多种形式,对独居、高龄以及其他困境的老年人开展定期巡视探访。今年全市拟巡访老年人数不少于5万人。
当我们在讨论孩子到底要交给谁照顾时,同时也在关注老年生活应该如何选择。“银发经济”潜力巨大已经成为市场共识,养老地产更是被列为房地产行业的下一个增长点。
10月31日下午,北京市民政局召开新闻发布会。记者从会上获悉,到2020年,北京市将在平原区、浅山区每个乡镇建设1个养老照料中心,使养老服务基本覆盖老年人周边、身边、床边。
30日上午,市民政局发布《北京市老龄事业和养老服务发展报告(2016年-2017年)》。
10月28日,农历九月初九,中国传统的重阳节再次到来。随着每年跨入老龄大门的人口大幅提速,过重阳节的人越来越多。有关养老服务的内容将成为政府民政部门日益紧迫的工作重点。
在昨天蔡奇书记所作的市委工作报告中,“治理”和“城市管理”两词出现了44次。报告提出城市管理“要像绣花一样精细,用群众满意度来衡量”;要形成有效的超大城市治理体系 ,“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在社会治理方面,报告提出“基层服务管理能力得到增强,社会组织健康发展,志愿服务形成品牌”。
北京市人大及其常委会今年拟调研起草住房租赁管理条例,并对既有多层住宅增设电梯办法开展立法论证。
北京2千家托老所只70家存活?昨日,市民政局回应,托老所存大量闲置情况,但统计不全面,部分日托型尚在运营,未详细统计。目前,北京正进行社区闲置资源摸底,普查结果年底公布。
记者昨天从海淀区老龄办获悉,海淀三年内拟建122所社区养老驿站,今年至少建设20家,就近为有需求的居家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心理支持等服务。
昨日,市政府常务会审议通过《关于贯彻落实〈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的实施意见》,本市力争用三至五年,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居家养老服务,将探索出台适应未来重度老年社会的适老化住宅标准,鼓励开发适老社区,方便集中养老。
围绕老年人“住”的问题,本市将实施经济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今年计划为本市5000户有需求的经济困难、失能、失独等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的通道、居室、卫生间等生活场所进行通行、助浴、如厕等适老化改造,缓解老年人因生理机能变化导致的生活不适应。
昨天,第五届中国国际养老服务业博览会开幕,记者获悉,今年城六区全面试点建设社区养老驿站,驿站数量将达150家。这些“迷你”养老机构将为社区中的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小饭桌、医疗护理等全方位服务。
按照规划,2016年北京将实施139个棚户区改造和环境整治项目,年内完成改造3.5万户;2017年底基本完成四环路以内棚户区改造任务,确保完成15万户改造任务。在此基础上,2020年基本完成中心城棚户区改造。
根据《北京市养老照料中心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年)》的工作安排,今年将是全市中心建设的收官之年。昨日,北京市民政局出台了《北京市2016年街道(乡镇)养老照料中心建设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细化分工和时间表,并对建设流程予以规范。《方案》特别强调各区在确定2016年中心建设项目时,应严格审核和把关,特别是对无房产证和土地证的中心项目,应征询规划、土地等相关部门意见,避免已纳入国土部门重点督查范围、近期规划拆迁范围的建设项目和小产权房转为养老照料中心。
市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昨天下午举行的“科学调控人口规模和应对人口老龄化”联组讨论会上,21位发言的委员中20位的发言都涉及养老问题。对此,副市长王宁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在社区建设养老照料中心,同时今年全市将对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统筹规划。
北京养老机构长期冷热不均。一方面,不少养老机构床位空缺,另一方面老人很多需求又得不到满足。在昨日市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的《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实施进展专题新闻发布会上,多个相关部门领导详解居家养老一年来的成绩,同时也提出新的计划。
北京金隅集团旗下的北京金隅养老产业投资管理公司对外宣布,本市首个品牌连锁社区养老照料中心——“金隅·爱馨汇”将完成本市三个城区四家网点布局。
在11月5日举办的“2015中国香河•社会化养老发展论坛”上,中国社工联社会创新课题组成员、大兴区委常委、宣传部长、统战部长沈洁作了《探索社区养老模式 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主题演讲,对“社区养老模式创新”进行了阐述。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房企早八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