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搜索
10月25日,大发地产宣布发行1.5年期的优先绿色票据。这是大发地产发行的首笔绿色债券。此次发债旨在继续优化集团债务到期结构,降低融资成本。
10月22日,安徽房企三巽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披露了2021年前9个月销售业绩。至2021年9月30日止9个月,三巽集团实现累计合同销售金额约为64.1亿元;累计合同销售面积为715566平方米;平均销售价格为每平方米约8962.6元。
10月20日晚间,中国恒大公告,原计划将恒大物业50.1%股权转让给合生创展的协议终止。
宝能系实际控制人姚振华已经面临着债务违约的现状,正着手出售其总部所在地深圳宝能中心。
近日,远洋集团发布公告称,拟与国际资本出资成立14亿美元写字楼基金,聚焦于一线核心写字楼;同时,远洋还将旗下两个项目注入基金中。分析人士指出,远洋集团在降低重资产持有比重的同时,实现大量现金回流,将为拿地及收并购动作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
近日,中指研究院分析称,2021年10月15日,央行第三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新闻发布会上,金融市场司司长答记者问时强调央行房地产金融工作将长期遵循中央关于房地产调控的战略和方针,坚持“房住不炒”总基调,坚持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坚持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加快建立房地产长效机制。同时,会上对房贷供需关系、房企“三线四档”融资管理规则、境外房企美元债价格下跌等内容做出解答,再次对市场传递出稳定信号。
10月15日,中国奥园(03883.HK)公告,公司已进一步回购总额为300万美元的优先票据,其中包括2022年1月份到期的年息4.2%的100万美元优先票据、2022年1月到期的年息8.5%的100万美元优先票据,以及2022年9月份到期的年息5.375%的100万美元优先票据。
10月14日,据北京产权交易所披露,华联发展集团有限公司12.0842%股权挂牌转让的底价为6.86亿元,转让方为华侨城集团有限公司。信息披露日期为2021年10月14日至2021年11月10日,共20个工作日。
10月12日,杭州第二批集中供地正式开拍,共计出让14宗地块,总规划建筑面积174万平方米,总起始金额246.2亿,总成交金额257.5亿,平均溢价率4.6%。
从2018年10月11日在港交所正式挂牌,到如今,大发地产已经迎来了上市的第三个周年,目前正以敏锐洞察与精准判断在行业里前行,核心营业指标增长态势向好。
近年来,在“房住不炒”这一总基调下,地产行业政策频出,从“三线四档”到“双集中”供地、融资收紧等补充政策,加之最近提出的“住有所居”新基调,地产行业面临的困境与变革愈发汹涌,深层次的逻辑正在悄然变化。
9月27日,康桥悦生活(02205.HK)正式刊发了上市后的首份中期业绩报告。
9月27日,康桥悦生活集团(下称“康桥悦生活”)正式刊发了上市后的首份中期业绩报告,多项核心数据增长迅速,其中在管面积同比增速达50.1%,备受关注。
进入三季度,一系列产业新政陆续出台,从“双减”政策到互联网反垄断,从设立北京证券交易所到“831”城市更新行动计划,每一条新政都时刻牵动着北京办公楼市场敏感的神经。中国经济正在从高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城市发展也正在从“增量时代”进入“存量时代”,城市更新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高力国际华北区董事总经理严区海表示:在新的发展阶段,各个城市都在积极出台个性化政策,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正在成为各个城市的共识。北京从定位“四个中心”开始,“疏解非首都功能”和“聚集高端产业和人口”就已经成为城市更新的核心目标。
调控之下,杭州二手房市场逐渐调整,但新房市场热度不减。在过去的8月份,杭州新房市场上演“红盘潮”,随之而来的则是市场乱象。
9月19日,克而瑞研究中心发布的一则关于2021年上半年房企偿债能力报告显示,克而瑞监测的80家重点上市房企2021年上半年手中的现金持有量出现五年来首次下降,总有息负债增速也持续下降,规模较2021年初基本持平。
个别房企出现债务危机,是房地产行业长期高杠杆、高负债模式下蕴藏风险的集中体现。当前,房企增长方式应从财务杠杆驱动的规模扩张型向稳健发展的质量效益型转变。
个别房企出现债务危机,是房地产行业长期高杠杆、高负债模式下蕴藏风险的集中体现。当前,房企增长方式应从财务杠杆驱动的规模扩张型向稳健发展的质量效益型转变。
个别房企出现债务危机,是房地产行业长期高杠杆、高负债模式下蕴藏风险的集中体现。当前,房企增长方式应从财务杠杆驱动的规模扩张型向稳健发展的质量效益型转变。
个别房企出现债务危机,是房地产行业长期高杠杆、高负债模式下蕴藏风险的集中体现。当前,房企增长方式应从财务杠杆驱动的规模扩张型向稳健发展的质量效益型转变。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房企早八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