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搜索
据悉,交易完成后,盛高置地将更名为“绿地香港控股有限公司”。“绿地上市并不意外。”某券商策略分析师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说,“一方面,目前基本上所有的大型房地产企业都实现了A股或H股上市,绿地不可能一直跟不上节奏;另一方面,通过H股市场,绿地能更好地与国际投资者接轨。”
A股融资闸门紧闭下,万科、金地、招商、万达、绿地等龙头房企近期相继赴港借壳,走出“曲线融资”路径;业内人士预计,虽然短期内借壳上市的房企难发新股融资,但效仿万科,迅速发债融资或成主流。
绿地控股集团(下称“绿地集团”)将以30亿港元认购盛高置地(00337.HK)增发股权,实现对后者控股。《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获悉,绿地集团与盛高置地已在5月8日签署相关协议。
业内分析,绿地如果能通过拆分借壳上市成功,将是其商业地产保持高速增长的重要筹码。
虽然A股上市迟迟不见消息,但是万达商业地产香港借壳上市却好事已近,王健林的上市梦终于得以实现。
今年一季度,据克尔瑞研究中心监测的103家房企融资总量达到1097亿元,同比增幅达到96%;其中,海外融资总额占比为67%。在内地渠道持续收紧的大背景下,海外资本市场依然将是各大房企争夺的主战场。
仔细分析内地房企扎堆出海,其目的不外乎四个:寻求更为宽松的融资渠道,为即将消失的B股找寻出路,在内地频遭调控的情况下进军海外地产以及扩大所属集团的海外影响力,为布局其他产业奠定基础。
业内人士指出,由于内地房企赴港IPO表现不济,近来借壳上市更具有吸引力。不过短期内借壳上市的股权融资功能并不理想,房企搭建境外融资平台的真正意图或为长期发展,当前发债成为房企最低廉的融资路径。
自2009年9月起,在楼市调控大背景下,房地产企业通过A股市场增发和发债等再融资审批已基本冻结,涉房上市公司再融资的案例屈指可数,赴港借壳上市成为房企的无奈选择。
A股融资闸门紧闭下,万科、金地、招商、万达、绿地等龙头房企近期相继赴港借壳,走出“曲线融资”路径;业内人士预计,虽然短期内借壳上市的房企难发新股融资,但效仿万科,迅速发债融资或成主流。
绿地借壳盛高置地的消息仍在发酵。4月23日,香港《信报》报道称,绿地入主盛高目前有两个方案:其一,前者直接收购后者约六成股权成为控股股东;其二,参考绿城中国引入九龙仓作为战略投资者的方法,盛高向绿地发行60%新股,相当于6.3亿股股份,后者占扩大后股本38%。按该报道的说法,盛高目前需要咨询其独立非执行董事意见。
招商地产今日发布公告称,拟将公司全资子公司瑞嘉投资属下四家控股公司的股权注入去年收购的香港上市公司东力控股,从而实现在香港借壳上市。
4月22日,继万达拟收购恒力商业地产大股东65%股权,业界又传出绿地集团有意收购港股公司盛高置地。一时间,内地房企兴起赴港买壳风潮。有研究报告显示,未来一、二年内地
绿地集团董事局主席张玉良筹措多年的上市梦想,或许即将通过拆分借壳的方式实现。针对昨日业内传出的绿地集团已经收购盛高置地,目的是“借壳”赴港上市,北京商报记者致电绿地集团,得到的回应是“目前还无法确定这一信息”,盛高置地则停牌“待发有关内幕消息公告”。业内分析,绿地如果能通过拆分借壳上市成功,将是其商业地产保持高速增长的重要筹码。
绿地集团董事局主席张玉良筹措多年的上市梦想,或许即将通过拆分借壳的方式实现。针对昨日业内传出的绿地集团已经收购盛高置地,目的是“借壳”赴港上市,北京商报记者致电绿地集团,得到的回应是“目前还无法确定这一信息”,盛高置地则停牌“待发有关内幕消息公告”。业内分析,绿地如果能通过拆分借壳上市成功,将是其商业地产保持高速增长的重要筹码。
绿地集团董事局主席张玉良筹措多年的上市梦想,或许即将通过拆分借壳的方式实现。针对昨日业内传出的绿地集团已经收购盛高置地,目的是“借壳”赴港上市,北京商报记者致电绿地集团,得到的回应是“目前还无法确定这一信息”,盛高置地则停牌“待发有关内幕消息公告”。业内分析,绿地如果能通过拆分借壳上市成功,将是其商业地产保持高速增长的重要筹码。
冰火两重天的是,在年报、一季度靓丽的外表下,中弘股份近年疯狂拿地导致的资金链压力已经显现。旗下包括旅游地产、城镇化开发、矿山投资在内的多个项目尚在投资初期,亟需资金输血。
观点地产网讯:针对近日媒体关于万达集团收购银泰百货的传闻,万达集团投资管理中心负责人刘朝晖4月19日明确表示,万达集团目前没有收购银泰百货的计划,所有关于万达集团的战略投资行为均以万达集团投资管理中心发布信息或其他官方正式公告为准。
近日,网上盛传万达欲82亿元收购银泰百货,所涉项目包含银泰百货全国31家门店以及12个正在筹备的项目。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房企早八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