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搜索
进入2018年最后一个月,房企今年的业绩“竞赛”也接近尾声。尽管行业面临调控持续进行、融资渠道收紧、回款压力大等一系列问题,年内房企销售额仍在不断刷新。
27张预售证、一日内挂牌13宗地块,第四季度以来,北京楼市在供应方面,按下了“快进键”。供应的增加将带来未来房源的增多,对于调节供需结构起到重要作用,楼市将继续保持平稳。
今年以来央行已降准4次,释放资金2.15万亿元。但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持续加码,在此背景下,央行降准释放的资金直接流入房地产市场的份额极少,且利用利率、信贷、资产价格等传导机制均受限,房企融资额持续下降。
近期内地多家中等规模房企扎堆赴港上市,且这一趋势愈加明显。在内地房地产行业面临严格监管、房企融资渠道收紧、A股上市几无可能的背景下,企业谋求港股融资可解“燃眉之急”。
随着美的置业(03990.HK)股票28日在香港公开发售,又一家中小规模房企进入赴港上市的最后倒计时。记者梳理发现,近期内地多家中等规模房企扎堆赴港上市,且这一趋势愈加明显。在内地房地产行业面临严格监管、房企融资渠道收紧、A股上市几无可能的背景下,企业谋求港股融资可解“燃眉之急”。
在内地房地产行业面临严格监管、房企融资渠道收紧、A股上市几无可能的背景下,企业谋求港股融资可解“燃眉之急”。
楼市调控与融资收紧双重压力下,控投资、快回款的发展策略,已然成为下半年房企们的普遍共识。但前景,是否乐观?
楼市调控与融资收紧双重压力下,控投资、快回款的发展策略,已然成为下半年房企们的普遍共识。但前景,是否乐观?
随着近期各地各监管部门出台诸多金融、现房销售等方面的政策,下半年开发商的资金正面临更大的考验。房产机构认为,鉴于地方政府抑制房价上涨和稳定住房市场的决心坚定,今年住宅价格将受到下行压力。
在2015年下半年及2016年借着低利率公司债大规模“积草囤粮”的房企,从今年下半年开始的两年内,将面临高达数千亿的债务偿还压力。但融资环境已由昔日的宽松转为紧缩,房企境内信用债、非标融资等渠道都遭到堵截,融资难度明显增大,海外发债、信托募资等再度升温。业内人士预计,中小房企在2018年将面临困境,不排除有企业被兼并,而对于所有房企而言,降低杠杆率都是目前最重要的工作。
亿翰智库集中考察A股和H股上市五十支地产公司作为研究的总样本,根据公司业绩发布会、年报以及月度TOP200销售业绩排行榜等经营数据,于5月14日发布了2017年房企年报综述——穿越牛市的盛宴
2018年开年以来,碧桂园、泰禾集团、龙湖地产等多家房企陆续发布海外融资计划
2018年开年以来,碧桂园、泰禾集团、龙湖地产等多家房企陆续发布海外融资计划。业内专家表示,预计2018年地产融资政策仍会保持整体偏紧,在此情况下,短期内房企海外融资规模料继续扩大,多元化融资方式或成为房企融资破局关键。
在过去两年的“加杠杆”周期之后,房地产企业的融资大潮正在退去。记者日前通过查阅数据及多方采访了解到,银行贷款、债券融资、股权融资甚至一些地产基金和资管计划等房企“输血”渠道均受到限制,房企融资规模大幅缩水,而融资成本则全面上行。
在过去两年的“加杠杆”周期之后,房地产企业的融资大潮正在退去。记者日前通过查阅数据及多方采访了解到,银行贷款、债券融资、股权融资甚至一些地产基金和资管计划等房企“输血”渠道均受到限制,房企融资规模大幅缩水,而融资成本则全面上行。
5月23日,华夏幸福连发公告称,公司获华能贵诚信托30亿元永续债券投资,全资子公司江门市鼎兴园区建设发展有限公司获华能信托增资15亿元,以及为下属公司香河孔雀郡6亿元贷款提供担保。
继房地产企业发行公司债、银行信贷、资管计划等融资手段被限之后,又一条房企“输血”渠道——海外发债也被堵。《经济参考报》记者从券商人士处获悉,最近一段时间,房企海外发债已基本处于被暂停状态。
作为过去两年房企最大、最廉价的资金来源,发债已基本失去其功能。在新的市场形势下,房企不得不寻找其他融资渠道,加快销售回笼资金也成为必要的措施。
作为过去两年房企最大、最廉价的资金来源,发债已基本失去其功能。在新的市场形势下,房企不得不寻找其他融资渠道,加快销售回笼资金也成为必要的措施。
2017年以来,房企融资环境已经全面收紧,绝大部分热点城市也进入调控高压期。在此情况下,大型房企已经储备足够资金过冬,但部分中小房企可能将面临被兼并局面。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房企早八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