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沈阳家庭“甜蜜指数”较高

来源:沈阳日报 2018-08-22 09:15:27

沈阳人婚恋更注重“内在的匹配度”

  日前,某婚恋网站以沈阳地区12.8万活跃用户作为数据样本,进行重点分析,面对你最看重对方什么的问题,有82.89%的沈阳人表示更重视彼此之间的感情。除此之外,看中对方的健康情况及未来个人的发展分别占了48.28%及和29.73%,看中对方的金钱、房子、车等条件则分别占到了10.07%、10.77%、5.34%。而在谈到是否有出轨经历时,有86.83%的人表示没有出轨过,但是也有13.17%的人表示曾经有过出轨。通过以上调查不难看出,沈阳人在婚姻关系中还是非常看重情感与原则的。同时,沈阳人的“甜蜜指数”在全国也处于较高水平。

  同时调查发现,沈阳青年择偶更注重“内在的匹配度”,近七成青年择偶“愿等待不愿将就”。“人品”和“性格”是青年择偶时最为看重的两个方面。最看重人品的占比达84.9%,其次是性格,占比达71.22%。其次,50.15%的男性青年认为“相貌”较为重要,而54.89%的女性青年则更注重“能力”。此外,“健康”和“能力”也是男女青年都比较注重的方面。相对比传统观念中的“门当户对”,当代青年择偶呈现更加多元化特点,更注重“内在的匹配度”。

  辽沈地区居民平均初婚年龄为27岁

  日前一项针对东北地区居民的调查显示,被调查对象初恋年龄集中在15岁至25岁之间,辽沈地区年轻人的初恋年龄最高峰为18岁(12.5%)和20岁(11.88%),20岁以后的人群数量占比呈递减趋势。调研数据还显示,第一次恋爱的持续时间全国平均水平是17.29个月,而辽沈地区是16.59个月,略少于全国平均水平。

  平均恋爱年龄

  {

  父母分居家庭的子女恋爱最早平均在12.88岁恋爱离异未再婚家庭平均在14.68岁恋爱离异双方再婚家庭平均在16.44岁恋爱离异一方再婚家庭平均在16.99岁恋爱婚姻感情良好家庭子女恋爱最晚平均在17.97岁恋爱其他类型家庭均在17岁左右恋爱

  平均初婚年龄

  第一次结婚主要集中在20岁-33岁

  其中选择在27岁结婚的人数比例最高,达到15.36%

  其次是28岁,达到12.99%

  不同父母婚姻状态家庭的孩子第一次结婚年龄部分差异较大

  分居和离异未再婚家庭结婚年龄相对较早

  分别平均在25.5岁和25.84岁

  丧偶已再婚家庭结婚最晚,平均在28.8岁

  其次是离异且一方再婚家庭

  结婚年龄平均在27.2岁

  其他类型家庭集中在26岁,差异较小

  不同学历人群的

  结婚年龄

  第一次结婚年龄分布在24岁到27岁之间

  第一次结婚年龄与学历高低大致呈正相关关系

  初中及以下学历、高中、中专、技校学历较早

  平均分别在24.9岁和26.57岁

  而大学本科学历和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平均结婚年龄较晚

  分别为27.33岁和27.44岁

  微评

  传统节日应更多展现文化魅力

  节日是人们为适应不同的生产和生活需要而共同创造的一种民俗文化,是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几千年的文化,最终沉淀成为一个个特定的节日,它所蕴含的是文化最精华、最宝贵的部分。因此,了解传统节日,是了解历史文化最好的,也是最快捷的方式。

  以刚刚过去的“七夕节”为例,“七夕节”正被日益化作和西方“情人节”一样的节日,但实际上,传统的“七夕”包含的内容非常多。比如,传说七夕当天,妇女可以向织女星穿针乞巧等。所谓乞巧,即在月光下对着织女星用彩线穿针,如能穿过七枚大小不同的针眼,就算很“巧”了。当然,传统的七夕民俗还有很多。然而,人们记住了“情人节”,却忘了这些传统民俗。

  传统节日实质上是一个文化名片,它万不能被轻视。用老祖宗的话来讲,就是不能“数典忘祖”,这是每个人传承文化的责任与义务。 (梦雅)

  沈阳日报、沈报融媒记者 杜梦雅


(责任编辑:)
网站无障碍
数据显示:沈阳家庭“甜蜜指数”较高
来源:沈阳日报2018-08-22 09:15:27
近年来,沈阳人的浪漫指数持续升高。本报综合《当代青年群体婚恋观调查报告》、《2018上半年全国单身婚恋调查报告》、《男人味VS女人味 魅力感知大不同》婚恋报告、《2018年中国婚恋白皮书》、《浪漫经济大数据报告》等多份数据报告,对沈阳人的婚姻家庭幸福指数进行分析。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