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大佬反思高负债 徐乐江点名许家印谈体会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2017-08-25 10:42:00

恒大集团董事局主席许家印23日全程参加了全国工商联召开的“民营企业学习贯彻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座谈会”。

这是一个高规格的座谈会,民生银行董事长洪崎、伊利集团董事长潘刚、三胞集团董事长袁亚非等民企大佬们济济一堂,京东金融、蚂蚁金服以及腾讯金融等新兴的互联网金融公司也派代表来参加。

按照座谈会的议程,许家印并不在发言名单上。会议快结束时,主持座谈会的全国工商联常务副主席徐乐江点名许家印谈谈学习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的体会。

许家印说,他的体会是高速发展的企业应该从高负债、高杠杆、高周转和低成本的“三高一低”发展模式转向低负债、低成本、低杠杆和高周转的“三低一高”的模式转变。

就在许家印反思企业“高负债”的同一天,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推进央企深化改革降低杠杆工作,促进企业提质增效。

范金融风险为主旋律

上述座谈会上,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主席王钦敏表示,民营企业要积极盘活企业存量资产,加大股权融资力度,结合行业特点和企业实际,在实现增长、促进发展和保持债务安全可控之间找到平衡点。

洪崎认为,当前国有企业、地方政府、银行体系都存在一连串的风险点,强化监管、防范风险将成为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金融发展的主旋律。在此背景下,金融回归服务实体经济本源成为必然。

瀚华金控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王大勇说,前几年大部分机构可能将杠杆、规模放在更重要的位置,忽视了风险,这是金融乱象频发的重要原因。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对金融活动和金融监管划出了明确底线,金融机构“野蛮生长”的时期结束了。

作为方兴未艾的互联网金融行业的代表,蚂蚁金融服务集团副总裁徐浩认为,互联网金融虽然整体规模较小,但影响面广、传播快,新业务模式缺少相应的监管规则,出现了假借互联网金融名义进行诈骗等恶性案件,损害了群众的利益,败坏了行业形象。

徐乐江认为,对于互联网金融这样的新兴产业,发展是硬道理,但由于互联网+的“传染性”,要在打好基础和防范风险的前提下谋求发展。

融资难融资贵仍待解

24日发布的《中国民营企业500强调研分析报告》显示,融资难融资贵仍然是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三大影响因素之一。

洪崎说,我国民营企业融资结构呈现三个特点:一是间接融资占比高,直接融资占比低;二是内源融资占比较高,外源融资占比低;三是大型金融机构占主导,中小金融机构较少。

从数据来看,2017年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11.17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1.36万亿元。属于间接融资的银行贷款仍是最主要的渠道,占比达73.5%。

2016年,以民营企业占据主导地位的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全年筹资额6943.39亿元,其中IPO融资额478.85亿元,与几万亿级别的间接融资相比,差距较大。

国以大型金融机构为主的金融结构无法匹配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小微民企的融资需求,已经是业内的共识。在座谈会上,袁亚非用了一个比喻来描述大银行和民营企业之间没有“共同语言”的现状。袁亚非说,大型金融机构讲的是“标准普通话”,以监管和防范风险为前提,而很多中小企业讲的是“地方方言”,以效率和赚钱为前提,甚至连账都没有。

袁亚非认为,如果不改变金融服务业发展的方式,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可能是无解的。他建议,大力发展数字金融,以数字金融为根本,把供应链金融和消费金融结合起来。

王大勇说,中小微企业规模小、贷款额度少、提款频率高、抵押率低、对时效性要求高,很难满足银行的授信条件。如果强制要求大型金融机构直接服务小微企业的话,两者都痛苦。

比如,现在一些大型银行将综合授信额度5000万元以下都认定为小微企业贷款,批量授信的平均额度也在50万元以上。但瀚担保的项目平均额度600万元;瀚华小贷现有经营类客户户均32万元。这些客户仅仅依靠大型金融机构是难以触及的。

崎表示,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需要从存量和增量两方面入手。增量方面,必须大力发展直接融资,提高直接融资的比例,通过创新提升增量。推动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加快民营银行和中小银行准入;存量方面,加大间接融资存量调整力度,加快国有银行战略转型进程,提高现有金融机构服务民营企业的能力。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民企大佬反思高负债 徐乐江点名许家印谈体会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2017-08-25 10:42:00
恒大集团董事局主席许家印23日全程参加了全国工商联召开的“民营企业学习贯彻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座谈会”。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