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朔:怀念刘晓光,愿天堂有梦而没有委屈

来源:地产中国网 2017-01-18 09:28:00

每年元宵节前,在黑龙江省尚志市的亚布力镇,都有一个以企业家为主体的亚布力论坛。去年论坛邀请我主持“变革中的中国房地产”分论坛,嘉宾有任志强、刘晓光、胡葆森、赵长甲、潘石屹等等。由于时间刚好和巴塞罗那移动通讯展冲突,我遗憾地放弃了。今年刚刚订好去亚布力的行程,突然得到消息,刘晓光去世了。

刘晓光生于1955年2月5日,自2004年参加亚布力论坛,有好几次在亚布力过生日。2012年那次,任志强给他点了碗长寿面,还写了一首贺寿诗,诗曰:“人生刚半世,激情更轩昂。荣辱不需惊,成就自悠长。岁月有春晓,红尘无虚光,自将事业留,未来继辉煌。”刘晓光开拓的事业,无论是北京首都创业集团(下称首创)还是阿拉善SEE生态协会,都将留存下去。但这个有梦想,有激情,有领导风范,平易又近人的好人,走的实在太早了。

我在第一财经工作期间,刘晓光多次参加我们的节目,如“中国经营者”、“波士堂”、“头脑风暴”,也多次接受报纸的访问,今夜重温这些镜头和报道,不禁又想到他招牌式的质朴微笑,注重他人感受的说话方式,以及强烈的理想色彩和责任心。

潘石屹、任志强的交道

刘晓光1970年15岁时到新疆参军,当了5年通信兵,在部队学的是发报。1975到1978年他在北京测绘仪器厂当车间主管,1978年考进北京商学院,本科毕业进入北京市计划委员会商贸处,其间下到过企业锻炼了两三年,然后一直在计委,从副处长做到常务副主任。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计委在资源配置中的权力极大。刘晓光在第一财经节目中说过他在那时和任志强、潘石屹的相识过程。潘石屹做的是民企,在北京做房地产项目,到他那里想通过立项,一直等到凌晨2点半,“我心软了,就在汽车的盖子上给他签了字。”任志强是西城区国企,“他来批项目,穿着解放鞋,挎着小军包,我就说,你给我们装备一些计算机吧。”传说任志强拿着一台计算机来找他,那是假的,但让任志强的公司帮计委配计算机是真的,“机关和国有企业,就像左手右手,是一家”。

任志强的说法是,1984年刘晓光当副处长时,他想成立公司,那时开公司不是到工商局办证,要政府先给你出个章,同意成立,再拿批件到工商局办证。刘晓光就是负责盖章的。他们就这样相识,成为莫逆之交。

螃蟹机制

1995年,北京市政府把原来隶属于计委、财政局、办公厅旗下的很多经济实体拢在一起,成立首创,涉及大大小小40多个门类100多家企业。刘晓光离开政府部门,担任总经理。当时的“首创”,企业分散,无主营业务,无核心能力,无利润,97亿的资产盘子只有1亿现金,“七个锅两个盖”,盖不住的最可怜的时候,账上只有300万元现金。刘晓光找银行贷款1000万元,确保能发出6000多人的工资,银行行长对他说:“你要好自为之。”堂堂一条汉子,难受得想哭。

从1995到2015年退休,刘晓光一直在首创。他把首创打造成旗下有多家上市公司、有市场竞争力的新国企。刘晓光不认为首创有垄断地位,因为它不像石油、电信、烟草那样有资源的专营权,他说首创是有政府背景和信誉、但资源来源和经营手法都充分市场化的国有企业,首创土地很多,但都是一块一块向其他企业买的或者拍卖的,没有一块是政府给的。地铁四号线五号线也是竞争得来的。刘晓光2005年对第一财经说过:“首创成立得太晚,1995年土地基本上完全招标了,电力、燃气、高速公路这些好资源基本没有,想做就得自己去创造,但我想,即使是这样,我还是不愿意走垄断化道路,我是痛恨垄断的,我是希望市场竞争的,如果不是市场化,这个企业也发展不到今天,它也不会有今天这种状态,就是拿着望远镜,一块块去寻找草原,找到以后,用市场化手段和智慧把它拿到手,然后再推向市场,就是这么一个完整的过程。”

刘晓光在首创的作为有很多,我印象最突出的有两点。一是通过合资或进入资本市场,将国企暴露在投资者眼皮底下,“或许这才是在体制上彻底解决问题的最好方式。”首创和摩根大通、新加坡淡马锡、荷兰ING、法国威立雅等成立了7家合资企业,发起了多只基金和上市公司,他说在政府官员和投资者之间,他一定会首先坚持对投资者负责,对公众负责,对国际市场负责,“无论是资本市场还是银行的资金市场,如果你做得不好,它立即会抛弃你,企业就死了,所以我肯定首先重视这一块。”他说市场化的办法并不会得罪政府官员,因为官员也能认识到管理经济不能再靠强硬的命令,“亏损你也得干”,所以是可以沟通的。

第二个印象深刻的地方,是刘晓光认为,国企最大的困难在于缺乏有效的体制机制。国企是从计划经济过渡来的,既是市场经济细胞,又是政企不分的载体,“机制不灵的国企迟早要死,迟早的问题,不死也像个濒临灭绝的保护动物”。所以1997年他就着手建立企业经营者收益权机制,他称为“螃蟹机制”——“凡是改制的企业,不管好的坏的,一律跟着我参股,中层干部没钱,我说两万元钱也得参,不参你就走,连薪连股连在一起,这样他更加关注企业,中层干部多的一般有四五十万股,少的有三四十万股,等于是一个螃蟹一样地勾起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凭着强烈的市场意识和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刘晓光创立了首创模式,2015年退休后他说,“我60岁估计干了别人120岁的事,我做过7个上市公司,做了很多融资活动,这种激情我一直保持着,脑子里老想着我还是40多岁,还是想干这个干那个,还有雄心壮志。我觉得人的生命很短暂,要在自己有限的生命里做得更好,更完美。”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秦朔:怀念刘晓光,愿天堂有梦而没有委屈
来源:地产中国网2017-01-18 09:28:00
梦想的美和现实的悲剧交织在刘晓光身上。现在他告别疾病的痛苦走了,愿天堂里有梦,单纯的梦,而再没有委曲求全的周折。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1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