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一泓:加重楼市刺激恐恶化经济结构

来源:地产中国网 2016-01-04 08:46:00

有位朋友在微信里给我发了一张图,大意是,房地产近两年为地方政府增加的土地收入近3万亿,给国家财政带来的相关税收约为万亿,银行房贷的利息收入也有七八千亿。这么一个国家严重依赖的行业,怎么可能舍得真下力气调控? 房价怎么降得下来?

这类问题年年会冒出来,很有欺骗性,一般民众掉进它的逻辑圈套里,会大声附和。其实,此论似是而非。否则,你如何解释,烟草行业更加暴利,每年上缴巨额税收,国家的控烟措施却越来越严?这且不提。

但这位朋友却间接道出了一个众所周知的真相。正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2016年的五大任务时,用整整一个部分(亦即五分之一)的篇幅来讲房地产,再次清楚地表明,房地产对于稳定经济增长,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这种情形,年纪稍长的朋友,会不会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为应对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我们祭起的稳增长利器,都是房地产。而且效果显著。据不准确分析,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10多年里,房地产每年为GDP直接间接贡献了约2.5个百分点。

从实证经验来看,房地产当然是见效最快的秤砣。在当前“稳增长”作为经济工作首要任务的背景下,选择房地产担当大任,出发点是可以理解的。

但问题在于,以房地产为撬动支点或止滑石,弊端巨大。房地产之所以关键时刻能成为必杀技,就是因为它的产业链长,拉动系数大。但是,它带动的重要产业(行业),基本都是传统产业。譬如,钢铁、水泥、工程机构、建材家居等。

根据中钢协1月1日发布的消息,2015年1—11月,全国重点统计钢铁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6664亿元,同比下降19.3%,亏损额高达531.32亿元。如果房地产能再次回到黄金10年的爆发式增长时期,应能极大地推动钢铁行业景气度,消化一大批钢铁产能。嗷嗷待哺的水泥也可以长舒一口气。而钢铁、水泥开工足了,煤炭就会好卖了,价格也能上去。一举而数得,房地产岂不是功莫大焉。

然而,果真如此,我国经济不过是回到2008年甚至1998年的老路。这不仅仅是一条强刺激的老路,而且是生产方式、增长模式的老路。为什么北方的雾霾这么严重?我相信,最大的推手绝不是小汽车尾气。否则你又如何解释,元旦放假三天,街上行驶的小汽车比往常减少了一半,但北京的PM2.5指数仍然高达300多?

说到底,我们是在为过去20年畸形的经济结构买单,尤其是过于依靠能源消耗很大的重化工、中低端制造业,我们付出的环境代价,又岂是三五年可以偿清的?正因为这种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率的粗放式发展模式不可持续,所以才要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调整产业结构。

倘若继续对房地产强刺激,随着钢铁水泥等产能高过剩行业的复苏,会给人们带来一种错觉,以为过去的增长模式又回来了,不需要深化改革了。这显然是与中央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背道而驰的。

传统产业的大面积过剩,与房地产市场的高库存,本质上是相通的。楼市黄金10年,给地方政府和房地产企业一种幻觉,以为房子只要造出来,就会有人买。世界主要经济体也只有中国,才会涌现出一支庞大的队伍,靠炒房(美其名曰投资买房)就能挣得巨额财富,而且还不用交增值税、个人所得税,收益全归自己。

三四线城市的房地产高库存,地方政府难逃其咎。要么就是没有任何规划、没有任何预测分析,要么就是盲目追求短期政绩和土地收入等。否则,一个县级市就不会一下子冒出四五十个楼盘,一个三线城市的商品房年供应量是此前的三倍。西部某个地级市,其市政府所驻的城区人口不足30万,也没有拿得出手的产业,却计划在三年内人口翻番,所依仗的居然是新区(房地产)开发。还有比这更荒诞的雄心么?开发商建出的房子不空置才怪呢。

我愿意不厌其烦地重申,什么时候不再依赖房地产业,产业结构调整才初见成效。反过来,如果继续刺激房地产,期望以此托住经济不下滑,只会让原本已经失衡的经济结构更加扭曲。与追求速度相比,我更看重增长质量。当然,我也深知,在我们这样以传统产业立身的大国,创新何谈容易。但唯其艰辛,才更明白,不能走回头路。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袁一泓:加重楼市刺激恐恶化经济结构
来源:地产中国网2016-01-04 08:46:00
有位朋友在微信里给我发了一张图,大意是,房地产近两年为地方政府增加的土地收入近3万亿,给国家财政带来的相关税收约为万亿,银行房贷的利息收入也有七八千亿。这么一个国家严重依赖的行业,怎么可能舍得真下力气调控? 房价怎么降得下来?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1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