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房顶层制度的设计缺陷

来源:地产中国网综合 2015-07-02 13:46:00

据审计署消息,2014年共有4.4万户不符合条件的家庭违规享受住房2.55万套、补贴3612万元;有5895套住房被违规用于经营或出售,数量惊人。

其实关于保障房分配存在严重问题早已不新鲜,早在2014年6月的时候,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甘犁就发布一项统计数据,在经适房的拥有率上,家庭年总收入最高的25%家庭拥有经济适用房的比例最高,达3.2%,比中低收入家庭高出近1个百分点。通俗点说就是富人拥有的保障房最多,穷人反而最少。

邓小平说过,中国的改革是要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那么在保障房三番五次改革的实践中,我们已经彻底证实了当前的保障房制度是过不了这条湍急的河流的,继续走下去不公平的漩涡很可能会把政府的信用都冲走。归结保障房制度本身,笔者认为在顶层设计上有两大缺陷难逃其咎:一是保障房的个人产权化,这一点在近几年已经被政府所意识到,保障房的建设从原来的个人产权性质也逐渐在向政府产权(廉租房、公租房)和共有产权(自住房)转变。

二是只在购买环节进行限制,不对使用环节进行约束。这导致的问题是最为常见的:很多人为了达到保障房购买资格中的工资线,不惜自愿降薪甚至故意失业;为了符合保障房购买资格中的存款额,不惜旅游或购买奢侈品把家里的存款挥霍个精光;甚至直接把资产转移于其他亲朋好友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新闻,很多地方的保障房小区都出现豪车、名狗。

笔者认为第二点设计缺陷尤为致命。实际上,这也暴露出了政府一贯的治理社会问题思路,都是只在最初环节设置壁垒,却并不在后期使用环节进行限制。譬如治理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政府习惯性的进行限购,控制机动车的保有量,却在控制机动车的出行量上鲜有手段,既没有达到治理拥堵问题的目的,反而产生了严重的社会不公,和投机心理。

而国外在保障房的发放上有很多经验是值得我们参考的。举个例子来说,美国所属的某地处热带的行政区也建有很多保障房,其申请是面向当地全体居民的,并没有严格的门槛限制。但是在使用上则有一点很有趣的设计:当地气候极为炎热,保障房是没有空调也不允许安装空调的,政府认为如果个人能够负担空调的电费,或是要追求更舒适的生活,那么则不可居住代表公共利益的保障房。这一政策虽然怪异,但是却很好的践行了公共产品只是用来保障底层群众最低需求的原则。

我们恰恰是缺乏这一点的制度设计。所以有的保障房被设计成了两百平米的豪宅,有的保障房被选址在了位置绝佳的地段,还有的保障房紧靠重点学校。当然,其结果必然是保障房成为了权力阶层自肥的最好工具,也成了拥有一定购买力和社会关系者极佳的投资方式。

因此,我们在不断被震惊之余,更多的是应对保障房制度,乃至整个公共政策的基本思路进行反思。从政策评估来看,导致了这种与初衷背道而驰的结局,其政策必然是彻底的失败,是要给负分的。因为其非但没有解决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问题,反倒进一步拉大了个人财产差距。这充分说明了并不只是政策执行上存在漏洞那么简单,而是政策设计本身就存在缺陷。在权贵阶层本身就具备更多从政策上获取利益的能力,所以差别化的社会福利政策往往最后成为了其牟利工具的大环境下,从使用环节进行公平化的控制,而不是在拥有环节进行限制,才是让整个社会更为公平的唯一途径。

(来源:中国经营网)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保障房顶层制度的设计缺陷
来源:地产中国网综合2015-07-02 13:46:00
据审计署消息,2014年共有4.4万户不符合条件的家庭违规享受住房2.55万套、补贴3612万元;有5895套住房被违规用于经营或出售,数量惊人。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1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