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罗湖区:拟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免税城 积极争取市内免税政策落地

来源:中国网地产 2021-03-17 10:19:44

3月17日讯,深圳罗湖区披露《罗湖区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征求意见稿)提出,拟打造跨境消费中心,加快推进国贸免税城项目,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免税城。积极争取市内免税政策落地,支持有条件的龙头企业申请免税品经营资质,高标准建设“两店三税五平台”。依托罗湖、文锦渡、莲塘三大口岸,优化口岸消费环境,重点发展海外精品优品消费、保税展销体验消费、国货精品展示等业务,建设免税购物区,优化口岸免税店品牌布局。

以下为全文:

一、发展现状及面临形势

(一)发展基础

1.经济规模和产业层级同步提升

“十三五”期间,罗湖区本地生产总值(GDP)从2015年的1708.42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2390.26亿元,年均增长7.7%。第三产业占GDP比重达92.7%,其中现代服务业占第三产业比重从71.4%提高到72.5%。金融业增加值从597.87亿元增长到809.15亿元,年均增长6.2%;商贸业增加值从385.67亿元增长到451.78亿元,年均增长5.1%;商务服务业增加值从89.95亿元增长到184.83亿元,年均增长17.9%;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从2018年的126.06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148.89亿元,增长6.6%。黄金珠宝产业增加值从63.17亿元增长到92.75亿元,年均增长9.3%。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从86.83亿元增长172.72亿元,年均增长12.2%。商务服务、文化创意、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高知识含量、高附加值行业持续高速增长,成为罗湖发展新引擎,推动罗湖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发展能级不断提升。

2.质量效益与生态效益和谐共赢

“十三五”期间,罗湖区经济发展集约度日益提高,2015至2019年人均生产总值由17.71万元/人增至22.80万元/人,年均增长5.5%;地均生产总值由21.7亿元/平方公里增至30.4亿元/平方公里,年均增速为7.7%。单位GDP建设用地、水耗、电耗分别由2.02平方米/万元、7.22立方米/万元、257.21千瓦时/万元下降至1.61平方米/万元、5.01立方米/万元、192.95千瓦时/万元,以较少的资源能源消耗、更低的环境成本支撑经济更高质量发展。

3.创新生态和发展环境不断完善

“十三五”期间,罗湖区陆续出台科技创新、科技金融、人才认定、重大项目引进等政策措施,创新政策扶持体系不断升级完善。创新投入不断加大,2016年至2019年全社会研发支出年均增速为32.2%。科技创新基础日趋夯实,“十三五”期间,新增创新载体42家,累计达到86家,新型研发机构数量翻番,总数达到21家,共培育和引进高层次人才1049名,认定菁英人才近411名。创新成效逐步显现,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迈上新台阶,全年专利授权总量从2015年的2773件增加到2019年的9198件,年均增长约35.0%,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6.8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数量从2015年的120家增加至2020年402家,年均增长209%。

4.产业布局与空间拓展同步优化

“十三五”期间,罗湖区把握率先开展城市更新试点的机遇,同步推动空间拓展与产业转型升级,在巩固金融、商贸、商务服务等主导产业的同时,积极布局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命健康等新兴产业发展。共纳入城市更新计划项目117个,梳理产业用地180.47公顷,已释放30.13公顷,梳理产业空间934.94万平方米,已释放60万平方米。启动笋岗-清水河、笔架山河沿线、蔡屋围-湖贝深南总部经济主廊道、深港口岸经济带等四个千亿片区改造,激活城市空间潜力。积极拓展高端产业空间载体,建成智慧城市、人工智能、互联网等10个新兴产业园区。

(二)存在问题

1.主导产业转型升级缓慢,经济增长后劲相对薄弱

罗湖金融业主导产业作用削弱。“十三五”期间,福田、南山等兄弟城区金融业发展迅猛,对金融资源虹吸效应明显,不仅造成罗湖区存量金融机构大量流失,且对增量金融机构招商引资带来巨大压力。同时,金融业主要以传统银行、保险为主,证券、风险投资、金融科技等新兴业态发展相对滞后。罗湖商业中心地位弱化,商贸业区位优势、品质优势、时尚优势削弱。消费格局去中心化趋势明显,“十三五”期间罗湖区仅新增宝能第壹空间1个大型商业综合体,与兄弟城区大量新增高端购物中心形成巨大反差;商贸业线下提质及线上转型不足,缺乏龙头电商平台,传统商业电子商务渗透率较低;商贸业态相对传统,商旅文融合进程缓慢,缺乏互动式、智能化、体验式等新型消费元素。商务服务业高端化、品牌化、标准化发展仍需加强。专业服务业高端资源流失风险加大;行业规模和增长动力高度依赖于人力资源管理和旅游等劳动密集型行业,会计、审计、咨询、法律等知识密集型、高附加值行业相对缺乏。

2.科技创新能力存在短板,战新产业亟待加速壮大

罗湖战新产业总体规模相对较小,2019年辖区战新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6.23%,占全市战新产业比重仅为1.47%,在全市排名第九。创新主体较为缺乏,截至2019年底辖区国高企业300余家,占全市比重不足2%,缺乏行业龙头企业;市级高层次人才仅有481人,仅占全市约3%,缺乏行业领军人才。科研投入亟待加强,2019年全社会研发支出占GDP比重为0.42%,占全市全社会研发支出比重仅为0.76%,多数企业处于产业价值链低端环节,上游研发及设计高端环节相对薄弱。创新基础能力严重不足,缺乏高水平科研院所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支撑,公共服务平台、科技基础设施、工程研究中心等创新载体建设存在短板。

3.土地空间承载接近极限,优质产业空间供给不足

罗湖作为深圳最早的建成区,城区空间资源承载接近极限,剩余建设用地总面积不足31公顷,可用于产业发展的空间资源严重不足,增量企业落地困难,存量企业发展受限。居住空间占比高,产业空间占比低,特别是工业用地面积为1.4平方公里,仅占总建设用地的3.23%。缺乏连片整备土地,存量土地开发碎片化,除笋岗-清水河片区外,占地超过2万平方米的可连片二次开发用地极度匮乏,难以形成大面积产业空间。创新型产业用房供给严重不足,2016年以来“工改M0”类城市更新项目共完成38公顷,仅配建8.69万平方米创新型产业用房。辖区甲级以上写字楼、新兴商业综合体、现代产业园区等优质产业空间供应不足,制约金融业、商贸业、商务服务业等主导产业向高端转型。

4.生产生活配套品质不高,难以吸引高端产业资源

罗湖区作为深圳市最早开发的中心城区,公共服务市政设施缺乏科学规划,且建设年代久远,难以满足新时代发展需求。广深铁路等交通廊道对城区的分割作用明显,对外通道趋于饱和,内部路网密度偏低,轨道交通供给不足,内交通微循环不畅,整体交通态势紧张。社会民生短板突出,民生服务供给不足和质量不高并存,小学、医院、社康中心和养老设施等处于超载状态,在供给总量上存在较大缺口。高品位文化设施极度缺乏,罗湖特有的城区气质、历史底蕴、文化地标等尚未得到充分发掘,城区魅力不足,难以对优质企业、高端人才形成特有的文化磁场。保障性住房供需矛盾突出,“十三五”期间仅完成人才房和保障性住房供应任务的38%,难以满足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安居需求。

(三)面临形势

1.百年大变局影响深远,“双循环”格局加快形成

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导致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上升,世界经济低迷,产业链、供应链越来越多地受到非经济因素冲击,国际经济、科技、安全、政治等格局都在发生深刻调整。国内发展阶段、发展环境正在加速变化,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面对世界大变局、国内发展新战略,罗湖必须更加积极主动地融入到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之中,补足创新短板、提高发展质量,着力构建更有竞争力、更有韧性的现代产业体系,助力打造罗湖可持续发展先锋城区。

2.国家战略全面实施,“双区建设”引领高端发展

国家赋予深圳“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战略定位,粤港澳三地将发挥互补优势,由经济合作为主向经济、科技、社会、文化等方面全方位开展。深圳将积极落实国家战略部署,持续推动改革开放,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力以赴推动一批事关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政策、重大改革、重大任务落地实施。罗湖区应牢牢把握难得的历史机遇,充分发挥改革开放先行地优势,积极争取综合改革试点,推进产城融合、产融结合;充分发挥与香港地缘、人缘、商缘优势,促进境外产业、资金、技术、人才等高端要素加速集聚,加快打造深港口岸经济带等高端产业载体和深港合作平台,牵引全区产业转型升级、高端发展,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金融商贸中心、国际化消费体验中心、深港文化和生活交流重要地区。

3.数字化变革持续深化,数字经济决定未来

以虚拟现实、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正在加速、全面、深入地渗透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不断催生出新业态、新模式,其自身也成为新要素、新资源、新产业,进而引发生产要素、生产组织方式和产业结构的重大变革。数字经济与第三产业融合度最高,研究表明数字经济通过与服务业的融合发展和全面赋能,可为其新增创造30%-45%的营业收入,是促进传统服务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推动力。罗湖区服务业占GDP比重超过九成,既是数字经济赋能的重点对象,也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而丰富的应用场景。罗湖区更应发挥服务业发达优势,顺应数字经济发展潮流,加快推动服务业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形成数字经济与产业、资本、技术、人才融合共振、创新聚变的发展格局。

4.产业回归城市中心区,国际大都市力避产业空心化

纽约、伦敦、巴黎等国际化大都市城区早期高强度开发建设,产业大多集中在中心区,但随着中心城区的过度开发,引发地价急剧上升、交通拥挤、生态环境恶化等城市病现象,产业由中心区转移至郊区。近年来各大城市为了避免“产业空心化”,通过城市更新和空间再造,提供更多相对低成本、优质服务配套的产业空间,产业再次转移至中心城区,产业发展布局呈现出“中心化-郊区化-再中心化”的发展规律。罗湖区生活环境便利、综合配套完善,莲塘、布心、清水河等片区具有成本洼地优势,可以吸引更多的科技创新企业落户,有利于打造罗湖“硅巷”标杆示范区。

5.区域间“三抢”日趋激烈,高品质产业生态方显优势

在“双区建设”重大机遇下,在产业回归都市核心区的历史规律下,面对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关键期,各城市、各区抢人才、抢企业、抢产业大戏争相上演,罗湖区必须在激烈的城市区域竞争中找准属于自己的“生态位”,通过不断优化改善营商环境,重塑老中心城区竞争新魅力、新优势。因此,罗湖区应紧紧围绕科研机构、科技企业、人才资源等创新主体需求,加快完善融资体系、公共平台、政府服务、体制机制、生产生活条件等软硬设施配套,打造高品质城市产业综合生态,才能够持续激发创新活力和赢得未来竞争优势。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深圳罗湖区:拟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免税城 积极争取市内免税政策落地
来源:中国网地产2021-03-17 10:19:44
3月17日讯,深圳罗湖区披露《罗湖区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征求意见稿)提出,拟打造跨境消费中心,加快推进国贸免税城项目,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免税城。积极争取市内免税政策落地,支持有条件的龙头企业申请免税品经营资质,高标准建设“两店三税五平台”。依托罗湖、文锦渡、莲塘三大口岸,优化口岸消费环境,重点发展海外精品优品消费、保税展销体验消费、国货精品展示等业务,建设免税购物区,优化口岸免税店品牌布局。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