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中心”建设关键之年 代表委员们在思考什么?

来源:新民晚报 2020-01-16 15:38:36

奋力奔跑中,上海迎来了“五个中心”建设的关键之年。

基本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基本框架。“20年代”的第一个年头,曾经的蓝图与梦想变得如此清晰,触手可及。

这是一段跨越近20年的征程——上海建设“四个中心”的定位,最早是在2001年国务院批复“上海城市总体规划”时得以明确。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又提出“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的要求,“五个中心”由此而来。

下一段征程即将开启。今年上海两会上,代表委员们纷纷讲述对“五个中心”建设的体验与感悟,也为未来热情建言。

奔跑中的小象

关键词

奋进

经济中心

“洞泾镇就像是一只奔跑中的小象。”谈起镇里的经济社会发展,市人大代表、松江区洞泾镇党委书记赵惠瑛作了一个生动比喻。这也是当地企业家与创业者们的共同感受。

翻开地图,洞泾镇的轮廓看上去就像一只“小象”,不过,它并不“臃肿”——高效推进招商引资、推进土地资源的高质量利用,让它在发展道路中跑出加速度:2019年,洞泾经济在松江全区街镇中位列第一,可支配财政收入同比两位数增长。

随着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上升到国家战略,作为人工智能特色承载区,洞泾成为首个国家级人工智能特色产业基地,如今正向着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世界一流人工智能产业特色基地迈进,产业要素不断集聚。

风狂雨急时,立得定,方见脚跟。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增多的复杂局面,科创驱动下的先进制造业成为对冲经济下行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地处郊区但依然“灵活起舞”的洞泾镇,就是一例生动缩影。

今年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0年上海要基本建成综合经济实力雄厚、产业能级高、集聚辐射能力强的国际经济中心。市人大代表、松江区经委主任陈容认为,优化增长结构、巩固提升实体经济能级,既要筑巢引凤,吸引先进产业集聚,也需腾笼换鸟,做好新旧动能转换。

“一家啤酒企业的负责人告诉我,上世纪80年代生产1吨啤酒要用18吨水,近几年通过技术升级,现在只需要用3吨水,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在同样土地面积下,能耗减少了,水资源用得少了,产出却更大。”陈容代表说,“店小二”要为企业做好服务,鼓励传统企业加大研发与技术投入,提升产业能级。

作为全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上海已经迈入全球城市行列。创造上海新时代发展新奇迹,唯以实干,笃定前行:临港新片区的特斯拉工厂热火朝天,更多项目集聚成长;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进入密集施工期;迎接“三十而立”的浦东,将持续“加码”营商环境优化,全力实施产业能级、项目投资、功能优势、土地效益、服务效能“五大倍增行动”,加速迈向2万亿元经济总量……

历史使命光荣艰巨,人民期待殷切厚重。关键之年,这座城市无疑将在奔跑中奋进。

“外滩大会”与“监管沙盒”

关键词

创新

金融中心

昨天,上海市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隆重开幕。几乎与此同时,一份《加快推进上海金融科技中心建设实施方案》正式出台。方案显示,上海将推出金融科技培育、税收优惠、人才引进等一系列措施,在五年内建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金融科技中心。

而作为其中一项举措,由支付宝、蚂蚁金服和阿里巴巴集团主办的全球最高级别的金融科技大会“外滩大会”也将永久落户上海。今年4月23日,首届“外滩大会”将在上海市黄浦区召开,为期三天。

这让人联想起昨天上午市长应勇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的,2020年上海将基本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以及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其中就包括“大力发展金融科技,基本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金融机构体系”。

对此,市政协常委胡光感触颇深。作为一名律师,胡光的事业发展几乎与上海“五个中心”的建设同步。尤其是对于金融中心建设,他更是有着切身感受。“世界上的金融中心,比如伦敦、纽约、新加坡等,也都是法律服务的中心,因为伴随着金融交易、金融服务越来越多,就越需要制度设计,越要用法律规范和保护各方的合法权益。作为一名法律人,这些年来我深深感受到了上海金融中心建设的强劲脉搏。”

胡光指出,近年来,上海在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道路上成就显著。在最近一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报告中,上海位列“全球前十大金融中心”第五,与第四名新加坡仅差一分。与此同时,各大金融机构、科技巨头企业纷纷落户上海,如阿里巴巴研发中心、支付宝上海总部、IBM、微软、蚂蚁区块链公司总部等,金融科技在上海的“聚集效应”愈加明显。

胡光认为,卓越的国际金融中心一定是科技中心。因为金融的活力,很大程度上来自于金融监管的创新,而科技的进步可以为这种创新不断赋能。

在美国,金融创新策源地正从华尔街逐步转移到硅谷,科技企业不仅提供数字银行、数字支付,脸书还联合各大科技企业探讨发行数字货币;在英国,伦敦“硅环岛”已成为第二个“硅谷”。

胡光建议,上海应尽快推出“监管沙盒”制度,引领创新实践,推动在金融科技领域形成“上海创新”甚至“上海标准”。

所谓“监管沙盒”,指的是通过提供一个“缩小版”的真实市场和“宽松版”的监管环境,在保障消费者权益的前提下,鼓励金融科技初创企业对创新的产品、服务、商业模式和交付机制进行大胆操作。英国、新加坡等国家已推出“监管沙盒”制度,北京也正在试点中。

“可在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试点,待积累一定经验后再推广到全市、乃至全国。”胡光说。

一枚金菠萝的旅程

关键词

便利

贸易中心

“临时牌照”登上展台,“准入许可”签署核发,“绿色通道”快速放行……巴拿马菠萝的“甜蜜旅程”是进博会溢出效应的真实体现。如今,市民在超市就能闻到来自中美洲的芬芳果香。

首届进博会时,巴拿马菠萝还暂未获得中国检疫准入许可,是海关总署授权上海海关特许审批,才让它出现在展台上。

此后不久,中巴两国正式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与巴拿马共和国农业发展部关于巴拿马鲜食菠萝输华植物检疫要求的议定书》,巴拿马菠萝成为了第一个参加进博会后实现正式准入中国市场的水果。

历经40多个小时,飞越大半个地球,这份“世界第一甜”来到中国,直达消费者舌尖。在空运几百公斤“小试牛刀”后,去年11月,巴拿马菠萝转战“海路”,“浩浩荡荡”抵达上海洋山港,这一次总量更是达到21吨,更好满足中国市场消费需求。

类似的展品故事还有许多:一盒鲜奶,72小时从新西兰直供市民餐桌;一杯咖啡,南太平洋岛国的天堂鸟咖啡豆第一次来到中国……在绿地全球商品贸易港,更是汇集了数十个以国家地区命名的商店,不仅面向市民零售,还设置微型办公区,从看样试吃,到采购签单,一气呵成。

从展品变商品,“永不落幕的进博会”成为海内外客商津津乐道的佳话。今年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0年上海将基本建成在全球贸易投资网络中具有枢纽作用的国际贸易中心,打造国际消费城市和国际会展之都。越来越多商品和要素将实现自由流动。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全球资源配置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离岸业务的“爆发力”正在被逐步激活。去年10月31日,离岸转手买卖先行示范区在上海自贸区揭牌,出台了七项举措。目前,全市开展离岸转手买卖的企业有34家,大部分注册在外高桥保税区。下一步,还将吸引离岸贸易业务由境外转移至境内,推动离岸贸易在区内集聚。

临港新片区将承担起新的使命。市人大代表、上海外高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刘宏建议,临港新片区要功能突破,提升贸易自由化、投资便利化水平,优化监管模式,提高通关效率;特别是完善离岸贸易、转口贸易的税收政策,便捷外汇收付,为企业减轻负担。一个“一线自由、二线高效管住”的自由贸易区,将为上海建设国际贸易中心提供源源动力。

一份提案的梦想成真

关键词

枢纽

航运中心

1986年,时任六届上海市政协委员袁随善递交了一份提案,建议“上海的港口发展应当面向世界,不要局限于黄浦江内选址,而要符合航运趋势,通过技术民主,制订长远开发综合规划,使上海成为真正的世界大港”。

30多年后,袁随善提出的构想,早已变成现实。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历程中,正是像袁随善这样的一届届政协委员接力建言,成为航运中心建设的“助推器”。其中,对标世界最高标准和最好水平,一直是各方建言献策的立足点。2008年,袁随善撰写的这件提案,被评为上海市政协优秀提案荣誉奖。

市政协委员王海民是中远海运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作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亲历者,他对这些年上海港的发展充满骄傲。王海民告诉记者,上海已经成为中国大陆集装箱航线最多、航班最密、覆盖面最广的港口,2019年吞吐量4330.3万TEU,同比增长3.1%,连续十年蝉联世界第一。《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报告(2018)》显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首次超越汉堡,排名提升至全球第四位,仅次于新加坡、伦敦和香港。

王海民说,2020年将是上海市建成国际航运中心的关键一年,就目前的发展现状来看,上海作为当今全球最大的腹地港口,其货物吞吐量连年登顶,在港口吞吐量水平、港口规模等“硬实力”方面,已基本具备了形成国际航运中心的条件。而代表航运服务、航运金融等“软实力”的各项指标近年来也有较快增长。

“启动建设浦东国际机场四期工程。”应勇市长昨天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句话,让市政协委员吴永良眼前一亮。身为中国东方航空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他对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中的“枢纽”二字最为关注。他认为,随着上海两大机场总体规模日渐提升,空域资源日渐饱和,上海国际航空枢纽的建设除了规模增长,更要有质量增长,其中加快上海航空国际中转能力建设显得尤为必要。

“2018年、2019年我国民航国际旅客运输量增速分别为15%、16%,其中许多旅客是通过中转来实现的。在亚太地区,东京成田、韩国仁川、我国香港、阿联酋迪拜等机场国际中转旅客量都非常大。”吴永良指出,当前上海已经实行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许多国际旅客经由上海中转,并在上海以及长三角地区进行商贸洽谈、文化交流、观光旅游,为上海优化营商环境、长三角地区科创人才交流和经济社会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吴永良建议,各个行业、各个地区应该联合起来,商量谋划开发出更多国际中转组合产品,在产品上有吸引力、在服务上有竞争力,吸引越来越多国际旅客到上海来实现中转,并利用空余时间进行旅游观光、游学交流、探亲访友、商务洽谈等活动,持续巩固和提升上海国际航空枢纽地位。

美学专家的科学思索

关键词

策源、平台、转化

科创中心

上海的科创中心建设,始终以一种“加速度”不断向前。

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对上海作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指示。5年间,一批标志性原创成果竞相涌现,一批世界级科技设施迅速集聚,上海开放型创新生态加快形成,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已经形成基本框架。

步入2020,“奔跑”的速度再次加快。翻看各区“日程表”,仅是近一个月来,已有不少重大项目密集启动:

去年12月24日,张江“科学之门”项目正式启动,320米高的“双子塔”将开启张江科学城的创新和摩登之门;

今年1月10日,杨浦第一高楼——新江湾城尚浦领世双子塔动工建设,将成为汇聚智慧、聚集人才、激发创意的中心;

1月14日,G60科创云廊二期项目开工,总长达1.5公里的“云中巨舰”,有望成为世界上最长的城市产业长廊……

昨天开幕的上海市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更多重磅消息传出:今年上海将实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深化方案,加快组建国家实验室,建成并开放软X射线、活细胞成像平台等大科学设施,全面启动张江科学城第二轮82个项目建设,加快形成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基础框架。

“我是研究美学的。以前我们谈美学,谈的是美的主观性,美的客观性等等,谈的是哲学的美学。但现在实验室的美学,已经在大脑中找到了控制人对美感把握的区域,这就是神经美学,是脑科学的一部分。”因为这种渊源,身为社科界人士,市政协委员马驰却非常关注自然科学,关注上海科创中心建设。他认为,上海要在打造创新策源地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必须在基础科研的原始创新,在关键核心的“卡脖子”技术上有所突破,这需要自力更生,也要通过国际间的交流合作,瞄准全球前沿,补短板拉长板。

今年两会上,马驰带来一份提案,建议创立“上海—巴黎”科技项目转化平台,助力上海科创中心建设。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近年来中美贸易摩擦加剧,其核心是美国对中国的技术封锁与遏制,这种态势短时间不可能有实质性改变。中国理应主动突破封锁,将技术合作方向转向欧洲发达国家。”

在马驰看来,法国不仅是第一个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西方强国,更是第一个与中国签订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第一个与中国开展和平利用核能合作的西方国家。近年来,中国科学院与法国国家科研中心科学已经建立成熟的合作关系。他认为应当可充分发挥这种优势,创立“上海—巴黎”科技项目转化平台,助力上海科创中心建设。

科技成果的转化,被称作科技创新的“最后一公里”。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上海应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全面实施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上海方案”,集聚高水平研发机构,加快形成一批聚焦关键核心技术、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功能型研发转化平台。

市人大代表、上海致盛集团董事长张润斌建议,可以由上海牵头建立区域高校联盟和开放式创新实验室,依托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充分整合区域内各高校的国内、国际科研和人才资源,完善“产、学、研、用”协同的人才培养模式;设立长三角一体化区域“飞地经济”合作机制,将各方土地、财税、人事等全面纳入统一管理体系,打破区域合作的壁垒,为上海科创中心建设添砖加瓦。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五个中心”建设关键之年 代表委员们在思考什么?
来源:新民晚报2020-01-16 15:38:36
基本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基本框架。“20年代”的第一个年头,曾经的蓝图与梦想变得如此清晰,触手可及。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